希夷城中,人来人往,皆在奔忙,个个面带菜色,却多是喜气洋洋。
因为接连好几天,都没有看见城中神使了。
城中神使与城主府中的官吏不同。官使们虽也巡查城中,收取孝敬,都总是多了一份人情,偶尔还交不上东西,还能说说情,宽限几日。神使收的却是对神的贡奉。要求必须给,马上给,多多给,开心的给。你若不开心,神使不在乎挖开你的心。
可是神使不见了。初时城中人族还以为神使是去了别处公干,连城主府中的官员,也这样想。
神使不在,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而这样能松口气的日子,已过了十五日!
喜气洋洋,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毕竟普通百姓所求不多,要的只是一个无人欺压,无人骚扰的日子。
不好过的似乎只剩了城主陆无崖,和他身边的几位下属官员。
神使不见了,这是大事,由不得他心中不慌。
他虽是一个腾举境修为的高手,也不敢面对神使的怒火。况且神使在消失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已对他甚是不满。
因为在他的辖区,收取的贡奉一天比一天少。
有一个叫琳琅的女子,居然在城中开设了黑市,诱人私自交易物品,造成核对物产之时,少了许多。长此以往,必会招来国中神使之怒,其祸不远。
他唯一的办法,是把这口锅甩到城中神使身上。
此法或许有用,或许无用,但值得一试。毕竟神使曾私取了大量的物产,收为已用。这不是一个干净的神使。
其实这大量的物产,有不少使是城主府送出的。哄他开心,只求一个平安。这却成了可以甩锅的把柄。
问题是没有一个神使是干净的。村中神使不干净,城中神使也是,听说国中神使也一样。
说到村中神使,听下属官员来报,近日也失踪了很多。这很闹心。
第一个失踪的,是孙家圩子村。这是一个快要取消的村子,因此神使失踪也算不得什么大事。
可这是怪事。因为整个村子都不见了!那么大一个村子,活生生的不见了!这是出了妖怪吗?
更闹心的是,听说他的爱子陆枕,曾到这个地方擒拿琳琅。
他知道陆枕是被属下官员下了套,接了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他不在意。年轻人,就该历练一下,吃些苦头,懂一些人情事故,将来才好担当大事。
问题是陆枕也不见了!同时不见的,还有自己最信任的私仆老苏,还有二十余名随从护卫!
“找,一定要把小枕找回来!”陆无崖在府中大发雷霆,派出人去寻找。
网越撒越来,得到的消息也就越来越多。好几个村子神使消失的消息,就这么传了回来。
这城中的神使,果然是个吃干饭的。自己的手下不见了,不会去找吗?
但是城中神使也不见了,而且足足不见了十五天!
这很不正常。这会招致国中神使的怒火。算算日子,国中神使也该来了,不知如何面对,甩锅都没地方甩。
爱子失踪。神使失踪。真希望国中神使也失踪啊。
可是这不可能。若是连国中神使也失踪了,神族之怒将不可避免,满城百姓怕都要遭殃。
听说这些百姓,这些天来还挺开心。那就不管他们,让他们多开心几天,也算是一种弥补吧。
天亡希夷,为之奈何?陆无崖一头的包。
就在这时,有人来报。陆枕回来了。
我儿,这些日子,你去了哪里?知不知道为父的担心。你给我滚进来!
陆枕带着老苏,从外面急步而入。
陆枕劈头第一句话就是:“爹,我们遇到大神了!”
“是他抓了神使!”
“他要灭掉神族!”
“他还教我们的熬汤!”
“神使喝了这汤,所有的事全都忘了!”
陆无崖被他这几句话灌了一脑子的汤,也差点把所有的事全都忘了。
还好老苏在旁补充,慢慢把事情说得明白。
说是明白,但也明白不到哪儿去,因为此事皆因何准而起,但却没有一个人了解何准。
何准在那村中救下陆枕,后又将他们带到了一处奇怪的世界。后又拿下城中神使,后又将他们放出。放出之时,他们已在希夷城东百里之处。而且原在希夷城西的那个村落,也挪了位置,到了他们脚下。
这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很厉害。对人族并无恶意。有灭掉神族之心。他是哪儿来的?他怎会有如此匪夷所思的手段?能否结交到此人,用以应对将要到来的危机?只是以神族之强大,与之对抗,会不会引来更大的灾难?
陆无崖沉思片刻,问道:“老苏,先是村中神使失踪,后是城中神使失踪,如此罪过,安东国中会有何等反应?”
希夷城隶属安东国管辖,国中五大神使,皆有灭城之能。
老苏苦笑道:“自是国中神使前来查看。若应对的好,被扒一层皮,也就过去了。若应对不好,恐是难料。算算日子,国中神使也该到了。”
陆无崖点了点头,道:“该到了吗,那便做些准备吧。多备好物奉上,结其欢心,最差也要减轻其怒火。对了,要快,迟恐不及。”
陆枕听得自家父亲如此处置此事,心中郁闷道:“老爹,为何要哄他开心,不如设计埋伏,除掉了他,也如出这多年所受之气!”
陆无崖怒道:“你给我闭嘴!如此叛逆之事,莫再提起,除非你要害了咱们全家,害了全城百姓!”
陆枕小声嘀咕:“若那大神在,定不会如你这般做。”
陆无崖听得清楚,叹道:“你爹可没有大神的本事。”
此时陆枕口中的大神何准已来到希夷城中,对跟在身后的琳琅道:“我欲寻些人来,助我熬汤,你可知去哪里寻?”
那刚刚擒住的国中神使,还没有孟婆汤喝。
琳琅想起那汤的香味,不由心动,道:“我知道这城中有一位姓孟的阿婆,熬的汤最是好喝,我带你去寻。”
何准得她指引,不久行到一处破败的深巷。
琳琅道:“这阿婆年岁已高,每日在这巷口熬汤售卖。今日不知为何,却没有摆出摊子。咱们进去寻她。”
何准摇头道:“不必进去了。那阿婆正在这里摆摊,只是你看不见而已。她已身死,可能是熬汤的执念甚深,魂魄凝而不散。此时汤已熬成,她心焦赚不到钱,明日无法过活,正在那里叫卖,却没有一个人来买。”
何准说罢,将一道光照在她的身上,助他开了阴眼。这是何准本命灯火的又一种用法,经历地府之后琢磨出来。
琳琅果然看到那姓孟的阿婆,白发苍苍,凄凄惶惶,在那里叫卖着并不存在的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