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日军打下了小半个中国,但因为前期太猛,战线又拉得太长,原有的工业资源己经透支,如果不能从中国马上搞到资源,他们那些先进的飞机大炮和士兵,没了能源、金属和粮食,就是废铁和摆设。
东汉末年,汉中,刘备三兄弟与诸葛亮正在一起看着视频边吃边喝联络感情。
诸葛亮看到三个阶段的论述,羽扇停在了半空,他眼中充满了震撼与钦佩:“《隆中对》亦分三步,跨有荆益、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然此《论持久战》于敌我强弱悬殊之际,竟能规划出如此清晰可行之路径,其对大势把握之精准,对阶段转换时机判断之老辣,这位先生之能在亮之上!”
他感受到了战略思想上的巨大冲击。
“日本的军队人口是其最大的短板,中国土地辽阔,地形复杂,日军每攻下一个地方就必须分出部队驻守,当他们攻陷的土地越多,他们的部队就越分散,这就给我军创造了在敌后建立抵抗武装力量的机会。我们将用广阔的国土将日军的强大部队分散,让他们陷入寸步难行的泥潭之中,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淹没对方。
“最后就是战略反攻阶段:在相持阶段积蓄了足够的力量,并利用国际形势的有利变化后,中国将转入战略反攻,收复失地,将鬼子一举赶出华夏大地。”
“这个预言是精妙的,因为这番言论完美的预言了几年后发生的事情。随着战争越是扩大化,日本自己的经济就崩得越快,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虽然短期让自己喘了口气,但美国入场,进一步加快了日本资源的消耗速度。”
“到了1944年、1945年,日军兵力不够,要把国内的娃娃都骗上阵了,甚至连底层士兵的吃饭问题也管不了了。”
“日本为解决这个困难而发动战争,结果将因战争而增加困难,战争将连他原有的东西也都消耗掉。”
“这一系列精辟的论述,如同在迷雾中点亮了一座灯塔,让所有对前途感到迷茫的军民看清了脚下的道路和远方的目标。它告诉大家,当前的撤退和失败是战争过程中的必然,并非最终的结局;它告诉大家,胜利绝不会凭空而来,需要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去争取;它更告诉大家,每一个中国人,无论在前线还是在敌后,都可以为这场伟大的战争贡献自己的力量。
“自此之后,所有中国军民不再迷茫恐惧绝望,心中都燃起了胜利的希望。”
“而《论持久战》为何是阳谋?并且是阳谋中的阳谋?就是因为《论持久战》不仅仅是一份内部传达的指导文件,是公开发表在报纸上的,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宣示中国的抗战方略,也就是说所有人都能知道并且学习到,其中就包括了身为敌人的鬼子。”
【“首接公开发表才是真神,准确的说出敌方的弱点和己方的优势,但是敌人也没办法改变局势的走向。”】
【“最顶级的阳谋,要的就是给你看,要的就是你看懂,看不懂没事,不妨碍我干你,看得懂那就更好了我亲爱的同志,而且没成同志的看懂了也没招,告诉你我怎么打,但是你拆不了我这个打法,真·羊毛无解。”】
【“这才是爽文,有一种你被干,你知道你为什么被干,也知道你要被怎样干掉,但是没办法还手的感觉。这个太爽了。”】
【“这就是阳谋中的阳谋了,军国主义机器一旦启动,就不会停止了,法西斯国家发动战争有一个共性就是国内经济矛盾越来越大,却无法解决,只能依靠战争来消化,说白了就是让其他国家来承担这个后果,所以即使知道注定失败,鬼子也是不会停下的。”】
【“当时鬼子想要赢的唯一办法就是不进攻中国,南下去夺取泰国,荷兰的殖民地,等法国战败以后夺取越南,然后去攻夺意大利,比利时的殖民地,用那里的物资资源来利益来压制即将爆炸的国内。”】
春秋时期,孙膑正在与田忌一边论兵一边看视频,看到此等高论公开发表西字,他先是一愣,随即抚掌大笑:“妙极!此方为阳谋之至高境界!昔日围魏救赵,尚需隐秘行事。今此《论持久战》,竟将方略公之于众,而敌无可奈何!此非仅谋略,乃借天下之大势,行堂堂正正之师,沛然莫之能御!”
他感觉自己对“兵者诡道”的理解被彻底刷新了。
汉武帝刘彻看到评论区关于“军国主义机器无法停止”的分析,若有所思。
他对卫青说:“看来,后世此敌,其国策己如失控的马车,纵有明白人,亦难挽狂澜。而我等治国,需时时警醒,不可使国家陷入如此疯狂境地。”
他对于国策的制定与纠偏,有了更深的认识。
【“不可能,日本国内矛盾己经到了要内乱的时候,急需要发动对外战争转移矛盾,选择战争的目标得一要有钱二要弱小,在当时只有我们完美满足这个要求,所以无论如何都得去打我们的,鬼子这个岛国民族骨子里就有种赌性,当时的鬼子如果不对一个强敌开战,国内就要爆炸,只要开战就能泄掉压力,打赢了有巨大利益缓解压力,打输了将国内的该溜子们去送掉,消除掉多余人口,照样能卸掉压力。”】
“这个现象究竟代表什么,不言而喻,意思就是教员非常有自信,我将我的全部计划、我的战略意图、我预判的战争三个阶段,都明明白白地摊开在你面前。你知道我要做什么,我知道你知道我要做什么,但你却无可奈何,无法破解,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局势一步步向我预定的轨道发展。这是一种基于对客观规律深刻把握的、绝对的自信与战略上的居高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