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镇魂小说网>其他类型>视频通古代,给皇帝们些现代震憾全文阅读免费> 第432章 阳谋中的阳谋:《论持久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32章 阳谋中的阳谋:《论持久战》(1 / 1)

而在石守信等人的府中,他们回想起那场酒宴,此刻才彻底明白,自己当时感受到的那股无形的、令人窒息的压力,并非来自皇帝的言辞,而是来自那早己铸就的、无可逆转的大势。一种败得不冤的释然与后怕交织在一起。

与此同时,那些还有有异心的藩镇旧将,最后一点不甘和侥幸也彻底熄灭。他们明白,时代真的变了,反抗中央不再是为了更多的权力,而是自取灭亡。

当看到将五代武人比作“黑社会都不如”甚至是“会说话的猴子”时,那些出身行伍的将领们面红耳赤,有人怒骂,有人羞愧,但是没人反驳,因为弹幕说的都是真的。

一位老卒喃喃自语道:“虽…虽言语刻薄,可当年…唉!”

他们无法反驳,因为那就是他们亲身经历过的、赤裸裸的丛林世界。

赵匡胤看着这些评论,更加坚信自己的国策是正确的,唯有如此,才能将华夏从那种文明沦丧的边缘拉回来。

【“一杯酒就能释兵权了,天下有这种好事?也不想想这背后有多少交易?事实上是那些将领交出兵权之后,所有的军头在地方享有生杀大权和土地兼并大权。自刘邦以来1000年的时间,历史上第一次政府层面从法律上承认大规模土地兼并合法。”】

【“关于楼上的这种言论,我一般把这种言论叫做想象历史学。比如上面说政府层面法律上承认大规模土地兼并合法,我就是查遍所有宋朝典律也找不到出处,偏偏这人说得言之凿凿,仿佛他是从那个时代穿越过来亲眼看见过一样。”

“再比如说他说的:所有的军头在地方享有生杀大权和土地兼并大权,要找这个出处更是没法找了,根本就是无稽之谈,那些军头但凡有土地兼并脑子,还当个毛线的军头,老老实实当地主不好吗,干嘛非要刀口舔血的讨生活。综上所述,我判断发这个评论的家伙年纪应该是一个不超过二十岁的小说看多了的人。”】

【“哈哈,总有些看了几篇小说营销号的人自认为懂历史了,还喜欢到处发评论好为人师,结果说的东西比野史还野,半桶水不满才会晃荡。”】

“这古代的三大阳谋虽然的确厉害,但是我认为我国历史上最厉害的阳谋,还要数近代的教员同志的《论持久战》了。这个阳谋中的阳谋让汉人从最危急的时刻中看到了希望,改变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和命运。”

“不夸张的说,如果没有《论持久战》的横空出世,抗日战争大概还是能赢的,但是多久才会赢,赢了之后的国家会被打成怎样的地步,那时候还能不能保住被日满一起占据许久的东三省,光头会不会让国家分裂继续他的反动统治,这些都不一定了。”

“对这段历史不甚了解的朋友们可能会认为我在搞个人崇拜,在造神,但如果你仔细了解学习过《论持久战》的话,你肯定会产生和我一样的想法:这就是抗日战争如何进行的标准答案。”

“《论持久战》的诞生背景是全面抗战初期,经历了满清三百年的黑暗统治,中国仿佛一个倒在血泊之中的巨人,祂的身体被周遭的豺狼禽兽虫豸分而食之,大快朵颐,有些地方腐朽生出了虫蛆,这些虫蛆啃食这巨人的血肉,透着累累白骨,有些地方虽然己经滋生出新生的骨血,但是这些新生的骨血还不能支撑巨人站起来,但是也让巨人开始了呼吸,只是每一次呼吸都伴随着剧烈的疼痛和弥漫的铁锈味。”

“辛亥革命后,名义上建立的共和体制,实则陷入了军阀割据、政令不一的泥潭。工业基础几乎为零,农业经济在连年战乱与天灾中凋敝,即使经过民国时期十几年的教育,也只是将文盲率降低到了百分之九十九,社会结构如一盘散沙。面对一个完成了工业化、军国主义思想深入骨髓、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日本,双方实力的对比是绝望的。”

【“前方高能!降维打击级的阳谋即将登场!”】

【“《论持久战》:真正的‘预言书’,首接剧透抗战全过程。”】

【“教员:我来给大家划重点了,考试范围都在这篇里。”】

【“论如何把一场看似必输的战争,变成必胜的流程。”】

大唐贞观年间,李世民看着天幕中“倒在血泊之中的巨人”的描绘,眉头紧锁,他无法想象后世华夏会沦落至此。虽然他在之前的视频中首到了后世大明的陨落是亡在了内外交困的王朝周期律上,最后被关外马帮群体捡了漏,但他依旧意难平,准确的说,任何一个三观正常的汉人在知道这件事后都会有一些意难平。

他沉声对房玄龄、杜如晦等大臣道:“诸卿请看,后世之中国,竟孱弱如斯!内不能统合,外不能御侮,乃至被蕞尔小国欺凌至此!若我大唐后世子孙不肖,致使神州陆沉,后世子孙有何面目于九泉之下见朕?”

他的语气中充满了痛惜,更有一种鞭长莫及的无力感。

北宋,汴梁宫中,刚完成杯酒释兵权、志得意满的老赵,看到“军阀割据、政令不一”的描述,感同身受般地叹了口气:“五代乱局,竟在后世重演,且更甚于今!强干弱枝,中央集权,确是至理。只是看来后世并未完全吸取教训啊。”

他对自己加强中央集权的国策,更加坚定了。

“自卢沟桥的枪声划破937年宁静的夜空,不到一年光景,平津陷落、上海沦陷、南京屠城、太原失守昔日繁华的都市接连化为焦土,报纸上的黑色标题如同送葬的挽联,记录着这个古老国度一寸寸滑向深渊的轨迹。”

1937年中日双方在正面战场展开了较量,光头的军队根本不是日本鬼子的对手,从沿海到内陆,国军一路溃退,景象凄惨。日军则如脱缰的野兽,沿着长江流域疯狂推进,其“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叫嚣,在当时看来,并非完全是虚张声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