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27章 杯酒释兵权是阳谋吗?(1 / 1)

【“前提是中央的实力要强于地方,这是阳谋,谋的是啥大家都知道,若是像周天子那样的,诸侯完全可以以乱宗法,清君侧这类的理由起兵,强迫中央收回命令,顺便把提出这个的人给杀了,以儆效尤。

【“所以推恩令的实施前提是汉景帝时期平定七国之乱,让中央政府的实力完全凌驾于所有诸侯国之上,不然的话又是一次清君侧的造反。”】

未央宫中的刘彻嗤笑一声,对主父偃道:“爱卿你看,后世亦有天真之人。只生一子?岂非将宗庙继承悬于一线?一旦夭折,便是国除家灭,正合朕意!”

主父偃躬身附和:“陛下圣明。此令看似给予选择,实则早己算尽人性与世事,封死了所有退路。”

刘彻志得意满,对群臣朗声嘚瑟起来:“众卿可见?此乃王道,非霸道也。朕不费一兵一卒,便解百年之患,使天下诸侯,皆感念朕之恩德!”

群臣纷纷拜服,口称万岁。

而各地的诸侯王们,则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慢性自杀。

一位老王爷在书房中,看着自己绘制的封地疆域图,想象着它未来被分割得支离破碎的模样,老泪纵横。他提起笔,想在奏章中陈情,却最终无力落下——他知道,任何反对的言辞,在“推恩”这面冠冕堂皇的大旗下,都显得苍白无力且不识抬举。

这是汉武帝时期,而在这之前汉景帝时期还强大的诸侯王们己经无比惊惧了,本来乐乐呵呵看视频的吴王刘濞顿时乐不出来了,他又惊又怒。惊的是这推恩令竟如此狠辣,怒的是他竟然对此毫无办法!

若此计早生数十年,他们或许连造反的资本都没有。

他对着手下心腹吼道:“看到没有?!朝廷亡我之心不死!今日之削藩,便是他日推恩之先声!若不让朝廷知道我等的厉害,我等子孙将来便再无立足之地!”

这番言论,反而更加坚定了他们起兵“清君侧”的决心。

“有说法说第三大阳谋是金刀计,这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前秦丞相王猛设计的反间计,通过伪造信物与信息不对称,迫使前燕降将慕容垂父子陷入叛逃的死局。但是这个计谋大部分都是用信息不对等造成的欺骗,这是属于阴谋的范畴,所以本视频不讨论此计。

“在本人看来,如果说“围魏救赵”是军事战术上的阳谋典范,“推恩令”是政治制度上的阳谋巅峰,那么能与之并列,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三大阳谋的,无疑便是宋太祖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了。”

“在许多人的想象中,这仿佛是一出充满温情的宫廷轻喜剧:赵匡胤设下宴席,与一群生死兄弟把酒言欢,在微醺的氛围中,皇帝一番推心置腹,将军们便感动的热泪盈眶,纷纷主动交出兵权,从此天下太平,君臣相得。故事美好得如同童话。”

“除非赵大拥有心灵控制超能力,否则,那些在乱世中摸爬滚打、手握重兵、甚至能自行筹措粮草的军头们,怎么可能因一顿饭就交出自己安身立命、乃至争夺天下的本钱?”

“所以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其中指定还有一些我们不知道的故事。”

“这顿酒宴绝非历史的全部真相。它更像是一幅复杂政治图景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截面,一场精心策划、水到渠成的权力交接仪式。其本质,是一个典型的“体制性阳谋”:赵匡胤并非依靠诡计欺骗,而是通过构建一个无可抗拒的大势,让将领们明知是局,却只能心甘情愿、甚至心怀感激地走入其中。”

北宋初,汴梁皇宫内,宋太祖赵匡胤看着天幕,脸上那副“仁厚大哥”的笑容微微收敛,眼神变得锐利而深沉。

他低声对身旁的赵普说:“后世之人,眼睛倒是毒辣。一顿酒,自然解不了兵权。能解兵权的,是朕给他们指出的活路,和他们自己心中的权衡。”

他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夜晚,烛光下,那些老兄弟们脸上变幻不定的神色。

而在另一时空,或许正是一些即将参与这场宴饮的将领,如石守信、王审琦等人,看到天幕此言,心中皆是一凛。他们互相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震惊与了然。

原来,陛下邀宴,并非简单的叙旧,而是一场关乎身家性命和未来前程的最终摊牌。那杯中的酒,恐怕要比想象中苦涩得多,也沉重得多了。一种“大势己去”的明悟,提前笼罩了他们。

“要理解“杯酒释兵权”为何是阳谋,必须先读懂它发生的时代背景——那个中国历史上最混乱、最没有底线的大乱世:五代十国。”

“我们一般都认为,唐宋两朝都是治世,有自己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并且大致可以照常运行;二者中间夹杂的五代是个乱世,在乱世中,许多不同寻常的事情会发生,不合常理的制度会出现。但是却忽略了,每个治世都是从乱世过来的,宋初的一个重要政治课题就是如何从五代的乱世中走出来,拨乱反正,建立起太平治世中所应有的制度。”

【“从乱世到治世,最难的是其实打破路径依赖,你无法知道你的军队中是不是也有人想要进步,更加严重的是当那些军头们习惯无法无天之后,你再让他们安静下来,是极其艰难的。”】

【“五代时期主打一个‘快节奏’,皇帝体验卡限量发售!”】

赵大看着“拨乱反正”几个字,嘴角微微抬起,对赵普低声道:“后世之人,言语倒也犀利。”

赵普躬身答道:“陛下以苍生为念,免生灵涂炭,此乃圣主之道。”

而在另一时空,后周世宗柴荣感慨万千,他励精图治,正是为了结束乱世,看到有人最终完成了此事,只是这个不是自己也不是自己的后代,并且是一个路径和自己姑父一模一样的人,他的心情有些复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