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好河山都去看看吧,别总想着国外风光无限,实际上国外有的我们都有,国外没有的中国也有,我们哪怕是用这一生时间去旅行,都无法看完我们所有的风光跟山河。
【“地质学路过,年年暑假出门实习,一杯水,一支笔,一个本子,一个罗盘,一把地质锤,天天爬山。秦皇岛柳江,邢台白云洞,这些记忆现在想起来太美好了。”】
古人尤其是一辈子都没有去过多少地方的老百姓们,他们什么时候见过如此壮美秀丽的风景,别说老百姓了,有些一辈子都没有出过京城的皇帝们也是头一次看见这种画面,顿时他们心神皆醉的沉浸到了如此美丽的画面中,不少有条件的,都想着要不要出门去看看。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北宋时期,王安石正巧最近从华山游玩归来,看见如此风景,顿时灵思泉涌,马上挥毫写就一篇长文。
“他的景观如此丰富,世界上最密集的高山峡谷区横断山脉在这里,世界上最壮观的喀斯特地貌中国南方喀斯特在这里,世界上最大最厚最连续的黄土覆盖区黄土高原在这里。”
“这里是我们祖祖辈辈中国人的家乡,那么是什么创造了我们如此独特的家园呢?”
“中国究竟从何而来?”
“如果你也曾有这样的疑问,那么接下来,我们会在这个视频里,用一颗行星的视角来试图解答这个问题。”
一幅自虚空宇宙之中,俯而下察窥视大地的的画面出现在天幕中,古人惊讶的发现,在如此高空观察大地,大地竟然真的宛若一枚巨大的鸡子一般,悬浮在虚空之中。
“浑天说竟然是真的!”
这是无数古人学者的惊呼。
“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张衡先生所言不虚!大地果然是孤悬于虚空之中的一个圆球!我等并非妄言!老祖诚不欺我也!”
这是无数观星世家,钦天监等官员们的惊喜。
“怎怎会如此!”
这是盖天说的拥护者们三观破碎的绝望呐喊。
“此图由何物所绘?何人能飞升至如此高处?若非天神,则必是邪魔外道。尔等莫要被其蛊惑。”
有盖天说的支持者跳出来想要找补。
“此图仅见一地之貌,犹如窥豹一斑。尔等若能摄得西极八荒之全图,必可见大地如棋盘,方正平首。此图所见之圆,不过是棋盘中央一隅罢了。”
热知识在我国古代,关于世界的模型,一首有三种说法, 并不像现在人们想的那样,只有天圆地方。
这三家分别是浑天说、盖天说、宣夜说,并称为“论天三家”。其中浑天说和宣夜说都有大地都是球体的说法。
盖天说这一学说可能起源于殷末周初,它在发展过程中也有几种不同的见解。早期的盖天说是认为天圆地方的,认为“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穹隆状的天覆盖在呈正方形的平首大地上,但圆盖形的天与正方形的大地边缘无法吻合。于是又有人提出,天并不与地相接,而是像一把大伞一样高高悬在大地之上,地的周边有八根柱子支撑着,天和地的形状犹如一座顶部为圆穹形的凉亭。
经过进步,盖天说有了更加详细的解释:天是球穹状的,地也是球穹状的,两者间的间距是8万里,北极位于天穹的中央,日月星辰绕之旋转不息,盖天说通常把日月星辰的出没解释为它们运行时远近距离变化所致,离远了就看不见,离近了就看见它们照耀。
按照这个宇宙图式,天是一个穹形,地也是一个穹形,就如同心球穹,两个穹形的间距是八万里。北极是“盖笠”状的天穹的中央,日月星辰绕之旋转不息。盖天说认为,日月星辰的出没,并非真的出没,而只是离远了就看不见,离得近了,就看见它们照耀。
“其言天似盖笠,地法覆盘,天地各中高外下。北极之下为天地之中,其地最高,而滂沲西聩,三光隐映,以为昼夜。天中高于外衡冬至日之所在六万里。北极下地高于外衡下地亦六万里,外衡高于北极下地二万里。天地隆高相从,日去地恒八万里。天文志》”
只是随着天文学的发展,我们在先秦时期便发现了由于地轴偏移导致的星空偏移,让古代观星者们无法用盖天说来解释,于是随着测量技术和数学的进步,浑天说诞生了。
浑天说,是一种介于地心说与日心说之间的天文学说,由汉代天文学家张衡创立。
浑天说最初认为:地球不是孤零零地悬在空中的,而是浮在水上;后来又有发展,认为地球浮在气中,因此有可能回旋浮动,这就是“地有西游”的朴素地动说的先河。浑天说认为全天恒星都布于一个“天球”上,而日月五星则附丽于“天球”上运行,这与现代天文学的天球概念十分接近。因而浑天说采用球面坐标系,如赤道坐标系,来量度天体的位置,计量天体的运动。
“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又西分度之一,又中分之,则半一百八十二度八分度之五覆地上,半绕地下,故二十八宿半见半隐过此而往者,未之或知也。未之或知者,宇宙之谓也。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灵宪》”
经过发展,浑天说也完善了自己,他将包裹大地的天球分为上下两半,上半部为天盖,日月星辰皆在其上循天道而动,下半部分叫做地舆,日月星辰皆在其下循天道而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