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12章 战略储备(1 / 1)

黄蜚身为关辽通津淮水师总兵,组建海军兵团的事情,肯定要与他商议。

好在,朱慈烺在永定河以及北塘港建的两个造船厂也快要完工了。

三千名造船工匠,严阵以待。

一些用于侦查的哨船,快船已经在小规模建造。

“皇上,咱这个月的饷银就需要一百万,加上马匹,兵器消耗,原料、工匠饷银等等,总共算下来就要一百五十万。”

“不久前接收关宁军,户部一共拨款三十万,现在府库只剩下二十万两了。”

“要不,下个月的银子,您内帑解决一下。”方岳贡早就想跟朱慈烺说这件事了。

前几天大家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当中,没人去留意国库这边,今天朱慈烺提出扩军,方岳贡才如梦惊醒。

没钱了。

不仅银子没有了,之前从八大奸商手里弄来的粮食也快见底了。

虽说朱慈烺的商队,每个月从南直隶调来不少粮食,但也仅仅是稳定了京师粮价不再上涨。

几十万人,一天就要消耗七千多担粮食。

还有几万匹军马的草料。

以前这些压力都分摊在永平这些地方。

现在全都在朱慈烺身上。

“户部就没银子了?”朱慈烺以为最少还能撑一两个月,之前户部拿了中枢钱庄分红后,不是还有百万银元吗?

方岳贡被他问的一脸懵:“没,没了啊,这不又过了两月,上一次入账还是两个月前啊,皇上。您带兵出征一个月,银子都是走老臣这边发的。”

天地良心好不好。

老臣一个仔恨不得掰成两半来花。

容易吗我。

“哦,这就过去了两个月,大伴内帑还有多少银元。”朱慈烺记得上次捣毁袁宗第的营地时,还缴获了三十万。

“皇上,内帑的银元也不多了,大约六十万左右。”汪永洪说的都是实话。

“这么少?”朱慈烺朝他看过去。

“两月前,大唐商社的船回来,您让拨款一百万用于夏粮收购,这会儿王公公那边应该收了不少粮食。”汪永洪解释。

“朕想起来了,江南的粮食便宜,派人告诉承恩,让他们尽快将粮食运回来吧。”朱慈烺道。

大唐商社由内帑组建,对于稳定京城物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过按照目前的消耗量,投入一百万两银子,也只能买到五十万担粮食,还不够军队吃三个月。

“那,皇上,军粮是不是可以由大唐商社解决?”张国记眼底放光。

李国桢同样是一脸的欣喜。

有粮食,相当于解决了一半的问题。

朱慈烺怼了一句:“想的美,呵呵,诸位爱卿,大唐商商社是内帑产业,无论是谁想要粮食,都必须用银元来买。”

“不过,朕可以给军机处一个折扣价,给你们打八折,咱都是遵纪守法之人,该上税的还的上税。”

“绝不循私。”

“啊,您这,简直就是……”张国记抿了抿嘴,差点没骂他奸商。军机处不是您当家吗,怎么还卖那么贵?

“张老,您在骂朕奸商对吧,朕告诉你,朕就是奸商。”

“亏本的买卖朕可不会干,所以,你们不用担心朕打造这么多军队浪费钱粮。”

朱慈烺话锋一转:“再说,大唐商社的粮食,从南方运回来,需要通过税部,邮政司,银行等等,都需要开销的,给你们打八折,实际没不赚钱。”

一担粮食扣掉成本还能赚一个银元,五十万担粮食,没赚多少钱。

嘎嘎……

“这,这太没有天理了,皇上,您这是吃独食。”方岳贡睁大眼睛,朱慈烺那点成本,他早就算出来了。

除掉税务和运输、人工成本,那利润,绝对非常丰厚。

真后悔当时没有让户部参一股。

朱慈烺:“方爱卿,你这么说就不厚道了,朕给了八折优惠还想怎样,你们去找其他粮商问问,他们能给你八折?”

“记得李自成还没打来的时候,你买三十万担,人家徽商一样要五两一担。”

“诸位爱卿,这做人呐,不能太方岳贡了。”

噗!

李国桢和张国记几个差点没笑喷。

“啊,这,这可不行,皇上,好处都你拿了,银子户部出,咱还赖上我了呢。”方岳贡一脸无语。

气氛逐渐活跃起来。

范文景等人也不再那么压抑。

朱慈烺:“好好好,方爱卿,朕知道,你就嫉妒朕赚了银子,不如这样吧。你们户部和商部联合成立一家专门经营粮食的商行,朕巴不得能有一家粮商多往北方调一些粮食,跟那些奸商竞争。”

“你们可以从江南七省,甚至从海外粮价更低的地方去购买粮食回来,赚回的银子一部分归国库,一部分用于奖励经营的官员,你们看怎么样?”

“啊,赚回的钱可以用来奖励经营的官员,皇上,这,这真的符合规矩吗?”方岳贡睁大眼睛。

像皇帝办的这家大唐货站,只跑了几趟就赚了大几十万两,如果真的拿下一个地方的粮食经营权,岂不是赚大发了。

范文景算了一笔账,将他自己吓一跳:“是啊,皇上,大明不允许官员经商,这么做有违祖制啊。”

江南和江北粮食价格差异非常大,只要能将粮食从南方运往北方,傻子都能赚钱。

“祖宗之法,该变的还得变,夏商周,唐宋元明,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点,社会在发展,祖宗之法也应该顺应时代潮流。”

“光是拿粮食利润来说,我们不做,别人也会做,与其将这部分利润拱手让人,还不如留给朝廷的人来赚。”

“奸商会绞尽脑汁的提高利润,有朝廷的商社在,就能起到稳定粮价的作用,最终受益的是老百姓。”

“以往,每到粮食丰收年,奸商们就会趁机打压粮价,最终受害的还是百姓,到时候朝廷可以在丰年多收粮食,建立战略储备,到了灾年再将粮食放出来,让老百姓吃上饭,社会就稳定了。”

“为官者,不要老看眼前,应该站在更为宏观的角度去看世界。”

“哪怕,有些年份,经营真的小亏一点,只要社会稳定了,咱来年还能把银子赚回来。”

范文景听到这番话,猛然大振:“粮食战略储备!”

一拍大腿。

“对啊,如果在往年能多存一些粮食在京城,咱就不用这么被动啦。”

第一次听到如此新颖,又让人震惊的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