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镇魂小说网>其他类型>大明国医:从九族危机到洪武独相电子书免费阅读> 第163章 女婿的功劳太大,做皇帝的也愁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3章 女婿的功劳太大,做皇帝的也愁啊!(1 / 1)

听到胡翊已到来的消息,朱元璋激动到颤斗!

朱杞是否真如崔太医所说那样,病情好转?

现在,他的希望可全都寄托在女婿身上了。

马皇后、朱标、朱他们兄弟几个,也都是立即围绕过来,姐夫现在就是裁决生死的神官。

在他们看来,九弟的生死,就看姐夫的一句话了。

胡翊戴上羊肠手套,来到窗根前,保母将朱杞刚刚量过的体温计放在窗边的木盒。

胡翊伸手拿起来一看,之前朱杞的体温一直保持在40度左右。

而现在,这个温度在39度以下,比朱楼他们来找自己时候通报的数据,又降了一点。

天花导致的体温高热,现在开始降低,这确实是作为判断病情转折的依据。

但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要看这些红疹有没有发生变化。

徜若红疹转丘疹,这便是病情转轻的征兆。

而这一步,观察红疹的质地就可以得出结论。

胡翊立即开口说道:

“你们谁方便?用手去摸九皇子身上的红斑,看是否发生了变化?

若这些红斑隆起,有坚硬感,触碰如同砂子,这便已经转了丘疹,九皇子的病情应该就开始好转了。”

一个保母立即伸手去摸。

这位五十多岁的老嚒嚒,刚一摸到朱杞背部的红斑时,立即是面色一喜。

胡翊只一看到她脸上浮现出的笑容,就知道这事儿八成是转好了。

果然。

保母立即又去检查其他部位,随着她伸手去触摸,脸上的笑容更甚了。

朱元璋他们都远远地隔着窗户在观察,当看到了保母脸上的笑意时,立即便是一阵狂喜。

随即,保母也开心地笑着道:

“驸马爷,咱们皇子爷身上的红斑,果然触之如砂纸,被您言中了。”

胡翊点着头,开心地道:

“九皇子殿下的身体在清除天花病毒,这样下去,正是在好转的迹象,这是好事。

他大有希望痊愈啊!”

一听说是喜事,朱橘赶忙报给马皇后知道,

屋里的李磺妃在听到这个消息后,身体一颤,终于是喜极而泣。

这几日以来的坚持,都在今日化作了回报,看着躺在摇篮里的自己的孩子,她这个当母亲的,

突然在这一刻哭的泣不成声。

马皇后也是感动的抹着眼泪,

大家揪心了多日,终于有了今天的好转,这是救回来了一条性命啊!

还是一个可怜的小小婴孩的命,如何能够不喜?

朱和朱,在听说九弟开始好转,一个个激动的一蹦三尺高,兄弟几个互相击掌道喜。

到了这一刻。

朱元璋强忍着眼眸里的湿润,一直不断的在眨着眼睛,想要控制住自己的帝王威严。

可他终究还是破防了。

湿润化作泪雾,转而变成泪花自眼角流淌而下这是他的儿子!

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拥有更加丰富的情感。

为之激动万分的朱元璋,恨不得立即就冲进去,抱一抱这个劫后得生的小儿子。

但现在的朱杞,只是开始好转,还未完全度过危险期。

他压抑着一腔的激动,无处爆发,一转眼便看到了在那里又蹦又跳的儿子们。

他一想起来,朱杞能有今日,都是女婿的功劳。

立即便笑得咧着大嘴,拿手一指胡翊,吩附自己的儿子们道:

“你们九弟救活了,胡翊功不可没,还不快把你们姐夫扔到天上去庆祝两圈去?”

“快好好的感谢他一番!”

有了朱元璋的这句话,皇子们立即兴奋极了,一个个摩拳擦掌撸袖子,跃跃欲试。

奉皇帝旨意扔人玩儿,这还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朱标、朱、朱、朱棣,立即又添加到战团中。

朱元璋一看人手不够,立即冲外面朗声喝道:

“进来五个,帮咱答谢驸马。”

这下子,立即从别院外面进来了五个膀大腰圆的大汉。

胡翊心说,今天可算是倒了霉了。

一看这五个亲卫进来,朱元璋立即下令叫他们扔附马玩儿。

胡翊被一扔两迈克尔,一次一次在空中上升、下降,过瘾极了。

朱橘他们开心的不得了,越扔越起劲。

那几个个子小,够不到的皇子们,便只好在下面拍巴掌、打节奏,一边发出阵阵欢呼声。

“姐夫,上天的感觉怎么样?”

朱桢在底下开心地问道。

胡翊被扔的晕头转向,一个劲儿的喊道:

“眼冒金星,天旋地转,好玩的不得了,老七你也上来玩玩?”

朱静娴躲藏在大姐怀里,和朱静端一起给哥哥弟弟们鼓劲助阵。

朱元璋看他们玩的热闹,在胡翊从空中落下来的时候,伸出一只大手,竟亲自上去推了一把。

他最近难得这样开心,跟着玩闹了几次之后,笑得脸上皱纹都挤在一起,胸口都随之上下起伏在胡翊一声一声的叫中,他被扔了三四十次,才又放下来。

脚跟着地的感觉真好啊!

胡翊的心里,第一时间想到的竟然是这个。

便在他刚刚落地,身后,朱元璋的一双大手已经拍了过来:

“治好了你九弟的病,咱这次要重重的赏你!”

胡翊一听说朱元璋又要赏赐自己,立即谦辞道:

“岳丈,九弟能够转好,这都是他自己求生之心坚定,我那医药最多也只有三成助力。

先不说我该不该得这赏赐。

单说一点,我是静端的夫婿,在您二老面前时,也多有优待,即便在亲情面前,九弟也当救。

既然救的是自家人,还论什么赏赐?”

胡翊这时候越谦虚,朱元璋越是偏要赐给他。

他一拍胡翊后肩,开口便带着几分坚定,执的道:

“赏赐是一定要给的,你就别推辞了。”

朱静端也过来帮着胡翊说起话来道:

“爹,您这个女婿您也知道,本就不是为了赏赐来的。

况且,我们受过的恩赏已经够多了,日常用度足够,真不必再封了。”

朱元璋立即抬眸,白了朱静端一眼道:

“咱是封女婿,又不是封女儿,你推辞个什么劲儿?”

说罢,哈哈大笑着,故意去看朱静端的脸色。

在见到女儿没有什么不满之后,他才又拉着女儿的手,把她交到了胡翊的手上:

“好了好了,爹跟你们开玩笑。

封赏是肯定要给的,你就别拦着了,你就赶紧给胡翊生个儿子,给他们老胡家传宗接代。

省得将来咱这个女婿封无可封,他又爱立功,你倒是说说,到时候咱这个当爹的咋办?

不封吧,咱这是慢待功臣,以后臣们谁还给咱老朱家卖命?”

朱元璋没有立即就下旨意封赏胡翊。

这是因为,他现在遇到了一个新的问题,

他是真心觉得自己这个女婿,是封无可封了。

一品荣禄大夫,文官的头衔到顶了。

二品奉天翊运推诚宣力武臣,比他再高一级的武勋,那就是徐达、常遇春这个级别的。

这两人的军功之高,堪称大明之最。

动不得。

要封赏爵位,也需要等到大军班师回朝,正式册立功臣当日才可以。

现在的朱元璋手里,有两个封无可封之人。

一个是徐达,从他跟随自己出道开始,每一仗都有徐达参与。

徐达是真真正正跟随自己,经历了每一次的大战。

这出生入死的经历,还在常遇春之上。

而现在的胡翊,一手医术如此了得,以他目前的功勋和官职,确实已经很难封了。

朱元璋心里想着,等到了晚上,回去跟马秀英一起合计合计,列出个想法再说。

众人全都沉浸在喜悦中,但胡翊头脑还是很清醒的。

朱杞的病情虽然好转,但不代表就已经治愈了。

这个病至少还需要十几日才能痊愈,即便开始有了好转的迹象,大概也要七日后才能脱离危险。

在这个过程之中,依旧马虎不得。

同时,接触天花病人,极易传染。

就需要早做防范。

前两日搞出来的牛痘疫苗,大概还有四五份的分量,该当先给屋内的李磺妃,还有乳母、保母种下。

其次,最近隔着窗户,有近距离接触风险的这几人,一个是自己,一个是崔太医,还有张景岳和两位御医。

这些人都需要尽快搞到牛痘接种,以此防止天花传染。

除此之外,身为皇帝的朱元璋、朱标还有马皇后等人,都需要接种牛痘。

这样一盘算下来的话,所需要的材料缺口就太多了。

目前这点牛痘,只能紧着自己这几个接触多的人用。

胡翊便就这件事跟朱元璋商量。

朱元璋当即点起了头:

“女婿这话说的对,你们也得赶紧给自己种下这个牛痘,咱可不能叫自己的女儿当寡妇。”

“爹!”

朱静端不满的白了他一眼。

朱元璋笑着道:

“咱这个当爹的,也就是顺嘴这么一说,你看你急的这个模样,净是把骼膊肘往外拐。”

马皇后便在此时,也白了朱元璋一眼,醉了一句道:

“真是老不正经,为老不尊,净知道吓唬女儿。”

朱元璋老脸一红,只好转移起了话题道:

“要给你这些弟弟们种牛痘,需要用到的乳牛就多了,咱们南京城这二十几头怕是不够。

此事就交给沐英去办,正好也要给沐春种牛痘,他自己的儿子受益,他肯定得想办法给你把牛弄回来。”

说到此处,朱楼忽然疑惑的道:

“爹,咱们南京拢共才二十几头乳牛,要找来更多,这下子可到哪里去找呢?”

朱标就笑着道:

“我记得陶学士原来讲过,那时候元人爱喝牛乳,总喜欢养乳牛。

所以这个东西,应该是北平一带会比较容易找。”

此事就定下来了。

胡翊当即将剩馀的牛痘取来,给自己和崔太医都种上。

然后,又照着这个法子给李磺妃和屋中的保母、乳母种上。

还剩下一丝,勉强够一个人的,便又给张景岳种上。

他深知,这一次朱杞能够挺过这一关,纵然牛痘有一些作用,但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因为朱杞的运气足够好。

毕竟,要以牛痘疫苗激发体内免疫系统应答,从而清除病毒。

这从来都是小概率事件。

朱杞的转好,更多的是运气,和他自己的求生意志。

自己这一次出的力,其实不多。

在接种完牛痘之后,胡翊又告诉屋内的众人,郑重叮嘱道:

“九皇子现在开始转好,这个过程中,依旧不可以有丝毫放松。

要多喂他乳汁,切记要给孩子保暖,千万不要叫他再感染上风寒。

若是两症相加,危险更甚,切记。”

在做完了医瞩之后,胡翊又回去找那两头奉献过疱液的乳牛。

两日未取,又可以再吸附一点疱液,再制作出几剂出来,先应个急再说。

对于宫中来说,今日朱家出了一场大喜事。

大善殿中。

郭宁妃现在却是眉头紧。

当得知李磺妃的儿子转好的消息,这令她整个人都愣了三愣。

抛开后宫的争斗不谈,朱杞得的可是天花啊!

胡翊竟然连这种病都给救下来了,简直不可思议!

这下子,即便郭宁妃与胡翊结仇,心存芥蒂。

她也不得不在心里承认,胡翊这个大明第一国医的医术,货真价实,绝非浪得虚名。

谁都有孩子,尤其自己现在怀着身孕,又育有一子朱檀。

若是与胡翊继续结仇的话。

到将来,徜若儿子出了点什么事?

自己的娘家,郭家再出了些什么求人救命的事。

到那时又该如何事好?

有些仇可结,有些仇不可结的道理,她心里是懂得的。

这时候,想想自己的外甥,再想想自己的儿子,她变得心乱如麻——

这一夜,胡翊又在搞牛痘疫苗,顾不得其他。

皇宫之中,四处传颂着附马爷创造的奇迹!

就连在宫外,都有许多人知道了此事,一时为之惊奇。

朱家的儿女们,今夜难得的能够睡上个好觉。

朱标躺在床榻上,欣喜异常,只觉得一下子浑身都轻松了。

一家人和和美美,一个也不少。

姐夫医术高超,兄弟姐妹们彼此有爱。

唯一所缺的,就是那个枕边人。

徜若能够早些跟常婉成婚,这个日子就算过得相当完美了。

深夜时分。

朱元璋在坤宁宫中,与马皇后在商议着。

白天那件苦恼的事,他一直在思考,但还是没有解法。

趁着现在,不如夫妻两个一起想想。

他无奈开口道:

“一个徐天德就够难排了,现在又多一个女婿,你说咱把这个女婿如何安排?”

马皇后也犯了难,琢磨着问道:

“不如再给翊儿封个官?”

朱元璋翻着白眼,心说,搞了半天这就是你给咱出的主意?

什么主意!

他立即反驳道:

“大都督府有保儿了,先不把他往里面塞,咱自有考量。

除了大都督府,那就是中书省六部了,这个女婿暂时留给标儿以后治国用的。

过早叫他将中书六部官员得罪个遍,这不是什么好事,既不利于他自己日后行事,更加不利于标儿日后继位。”

说到此处,朱元璋便觉得心烦,没好气的道:

“你以为你说的那些,咱就想不到吗?”

马皇后想了想,开口又问道:

“你打算日后给翊儿封个什么爵位?”

朱元璋先是叹了口气,然后又挠了挠头皮,想的脑筋都疼了。

他也是迷茫的很,对马皇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咱原本打算在大封功臣之际,赐他‘大明医圣”的封号,另封他个济安侯的侯爵。

济安,取济世安民之意。”

马皇后当即点着头道:

“这个封爵倒也好。”

朱元璋点着头道:

“给个侯爵就不轻了。

可这小子他能耐大啊,这次又救了老九,你说叫咱咋封他呢?

封个侯爵显得小了,封国公,他又到不了那个份。

冯胜、傅友德、朱亮祖、邓愈多少人都在眼睁睁盯着这个国公位子呢。

咱这次的想法,国公顶多封六个,天德、伯仁的功劳得封。

那个李善长,虽然咱讨他厌他,可为了平衡文官势力,也得封。

保儿和姐夫咱要一起封,如此一来,名额就占了四个了,女婿封公就别想了,可是封侯咱又有些拿不出手,毕竟女婿的医术关系到咱们朱家后人的安危问题,不可封轻了。”

“这倒也是。”

马皇后也觉得难办了,又想起来最近的听闻,开口说起道:

“民间现在都知道,咱大明有个胡驸马,这大蒜素已经在民间普及开,他的名声一天比一天好再要是盖了惠民医局,这孩子就更是医名远播了。”

朱元璋点着头道:

“所以,你说咱咋办?”

马皇后又琢磨了片刻后,开口说起道:

“封爵的事咱们慢慢想,还是得给封个官儿,立了大功不能不封,要不然叫朝中大臣们怎么想?”

朱元璋点了点头。

马皇后便给出主意道:

“标儿的东宫里,太子三师和太子三少,琢磨着腾出来一个吧?”

太子三师,目前李善长任太师、徐达太傅、常遇春太保。

少师乃是冯胜,少傅是汤和,少保是廖永忠。

三师三少代表的更多是荣誉,天子仅为重臣加衔。

得以赐封,也证明了皇帝和太子对于他们的恩宠。

朱元璋想了想,便拿定了主意,开口说道:

“就将廖永忠的太子少保下了,给咱家女婿得了。”

马皇后又道:

“只是如此,怕不够吧?”

朱元璋点头道:

“给咱两个亲家加个官,再赐女婿金印紫绶,钦封大明医圣,再赐一处上好的皇庄给他吧。”

金印紫绶,这本是丞相的待遇。

朝中目前有此待遇者,除丞相外,也唯有徐达、常遇春是特例。

朱元璋能够赐下如此规格,确实是对胡翊封无可封了。

朱家不会有异姓封王,这是朱元璋的底线。

接下来,他又与马皇后讨论起徐达的封爵问题来。

赐封号“大明医圣”,这就涉及到要打造金匾,还要御赐器物。

工部开始紧锣密鼓的筹备着。

朱杞确实开始稳中向好了。

到第三日,体温再降至38度,只剩下偶尔反复的低烧。

到第四日时,便开始清醒了。

孩子有精神了、会动了,且已经知道要奶水喝。

听到这个消息时,朱元璋开心的合不拢嘴,所有胸中的郁闷一扫而空。

胡翊这几日忙着搞牛痘疫苗的事,无暇他顾。

便在朝堂上,接到了朱元璋的暗示后,李善长立即便抓住机会。

蛰伏了两个多月的淮西集团,突然一齐发难,参奏杨宪的奏折,如同雪片一般的送到了朱元璋的面前。

胡惟庸首先上书,参奏杨宪在汪广洋任左丞相之时,独揽中书省事务,甚至私自批红奏章。

吏部尚书滕毅参奏,杨宪将其弟杨昱安插户部,任户部主事,有架空户部尚书杨思义之嫌。

涂节、陈宁参奏,杨宪伪造“嘉禾九穗”、“黄河水清”等祥瑞,涉嫌欺君。

工部张允奏事,去年山西大旱时,杨宪为保政绩,谎称山西“五谷丰登”,强收重税。

致流民涌入南京,震动朝野。

此事事发之时,胡翊他们在年关附近舍粥、医病,接触到许多来自山西的饥民,便是因此事逃难来的。

杨宪的罪责还不止于此,擅改刑律,私释死囚。

贪墨渎职,私占王气之地。

墙倒众人推,这一日的早朝上,浙东这边的人谁都没想到,当朝杨右丞竟被群起而攻之!

震怒的朱元璋,看着递上龙书案的上百份奏章,还有大量证明杨宪贪赃枉法的证据。

他今日是既领略了李善长党羽的厉害,又见识到了杨宪此人的嘴脸,和他的所作所为。

咬牙切齿的朱元璋,一巴掌狠狠拍在了龙位上,怒斥道:

“杨宪,你个披着人皮的畜牲!”

他随即便将大手一挥:

“来人,将杨宪罢官革职,打入刑部死牢,清查罪名,再行判决之事。”

便在此时,那站在朝堂下,久久没有动作的汪广洋终于出列,开口问道:

“陛下,臣请问,杨宪下狱,右丞相之位空缺,该如何处置?

如今朝廷政事增多,编篡鱼鳞图册需要大量人手和物力,只臣一人,实在忙不过来。”

汪广洋立即按照李善长早已准备好的说辞,开口上奏。

朱元璋心中琢磨了一下李善长,心中厌恶至极。

突然,他便把目光又落在了胡惟庸的身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