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镇魂小说网>其他类型>大明国医:从九族危机到洪武独相电子书免费阅读> 第134章 青蒿素力挽狂澜!叔父胡惟庸暗通北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4章 青蒿素力挽狂澜!叔父胡惟庸暗通北元?(1 / 1)

此刻,胡翊成为了蓝玉的信念!

若是连这个唯一的依靠都无法拯救自己的姐夫。

他不敢继续想下去百里路程,纵马奔袭。

蓝玉凭借心中的一口气,疾驰在黑夜里。

他手中马鞭抽的膀下坐骑发出嘶鸣声。

这一刻,再如何爱马的人,也是狠抽自己的坐骑,将跨下之马抽的鲜血淋淋,顾不得再心疼了“驸马,驸马何在?”

当到达白水台时,蓝玉急的直接从马上跌落下来。

刚下过雨,四处都是泥泞,他的身躯摔在泥泞中,立即又不顾一切的爬起来,朝着里面冲去。

“驸马爷,蓝玉给您跪下了!

快救我姐夫的命,求你了!”

听到外面的嘈杂声,隐约夹杂着蓝玉的声音。

胡翊立即放下手中纱布,快步走出来。

看到蓝玉一身泥污时,他愣住了。

一丝不祥的预感,涌入胡翊心头。

蓝玉这般焦急,口中叫喊着救命。

今日又是七月初七!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此刻,蓝玉激动的已经说不出话来,胡翊立即问道:

“是常叔出事了?”

蓝玉用力直点头:

“姐夫姐夫他栽下马来,徐医士诊断说是瘴疤,已然危在旦夕。

我求你救我姐夫一命吧!

纵然为你当牛做马,我只求你救他!”

蓝玉的话音中已经带着哭腔,眼泪混合脸上的泥浆,已经狼狐的不能再狼狈。

胡翊从未见过一个少年得志的将军,会崩溃到如此地步。

“莫慌,有我。”

这一刻,他心中竟有些心疼起这个少将军,立即出言稳住他的心。

胡翊立即叫来崔医士,对其瞩托道:

“此地的事都交给你了,代我照看好伤兵。”

骑着赤鬃黑狮子,二人快马疾驰,眼前的景物快速闪过。

夜里的冷风吹得人面皮疼。

这大概是胡翊和蓝玉走过最长的路。

只有区区一百里,但他们这一次是去救死,救一个至关重要的人命,心中更是紧绷到了极致。

二人都恨不得能插上翅膀,立即飞到开平大营。

路上,胡翊了解着常遇春的病情。

他发现自己大意了。

也许这也不能算是大意,只不过常遇春暴卒的原因,比他想象中的还要更深一层。

他只以为常遇春是旧伤爆发,导致胃部血管炸裂而暴死。

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真实原因应该是疤疾发作,连带引起的胃部血管炸裂。

即便是最凶险的瘴疤,要人性命也需要三五日时间。

哪怕急性发作,至少也要两日才能取人性命。

现在问题开始变得清淅了。

胡翊心中推测,胃部旧伤的问题几乎已经缓解,这疤疾在两日内应该不会取常玉春的性命。

这便还有希望!

就在这100里路程之中,胡翊心中不断在思索着治疔瘴疤的药方。

可即便是他如今的医术,实际上对于这病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毕竟疤疾放在古代乃是绝症,十人九死,

胡翊心里琢磨着,突然想到了一种药物一一青蒿素!

没错,这是一种专治疤疾的药。

还是特效药!

青蒿素主要存在于黄花蒿之中,而在开平的草原,最不缺的就是蒿草。

只要能找到黄花蒿,常遇春就有救!

胡翊现在心中有些懊恼,他早就应该养成一种习惯,每到一处地方就专门看看周围有什么草药这并不费什么事,养成了习惯,遇到突发状况随时都可以用上。

一个时辰后,胡翊先一步到达开平大营。

蓝玉折返一个来回,疲累的落在了后头。

见到胡翊先行回来,那几名亲兵和赶来的张焕、王弼立即迎了上来。

“驸马爷,常帅的病—您看?”

胡翊点头问:

“你们都知道了?”

张焕叹了口气,脸上写满了担忧和无奈:

“常帅的眼睛已经无法视物,他恐自己大限将至,已对我们托付了军事。”

胡翊只是轻点了一下头,面色却并无慌张,

王弼、张焕他们看在眼里,心中虽急,但见这位驸马爷举止镇定,当即觉得也许有他在,还真有办法医治。

这就是胡翊所展现出来的力量。

无论走到哪里,他简单的行为举止,便是别人心中的一颗定心丸。

说话间,三人快步已经走到中军大帐。

胡翊推帐进去,身材魁悟的常遇春,正躺在病榻上。

往日的常遇春中气十足,走起路来呼呼带风,总能给人一种力量感,叫人心里觉得安稳。

现在他双目紧闭,瘫软在病榻,牙关咯咯咯的直发抖,头发胡须都显得很凌乱。

胡翊见他面色惨白的纸一样,嘴唇、指甲也变成乌紫色,心知疤疾正在进一步侵蚀他的身体。

再取出温度计一量,常遇春的体温已达40度。

这样的高烧很危险了!

常遇春却是牙关直抖,盖着三层棉被依旧冻得瑟瑟发抖。

胡翊令人取冷水来,以湿毛币在常帅额头、腋下几处位置降温。

“常帅?常帅?”

他试图用冷水拍打常遇春的脖子和脸,企图将他唤醒。

常遇春已经烧得极重了,迷迷糊糊间,睁开了眼睛,却很明显他的眼神飘忽不定,根本就看不到面前的胡翊。

“你给我说一句实话。”

常遇春伸出双手,在四周摸着空气,他在找寻着胡翊的身影。

胡翊伸手住了他的手。

常遇春点着头,另一手指了指自己的眼睛,虚弱的声音说道:

“我眼睛看不见了。

你说句实话,我还有多久?”

常遇春早已预感到了死亡将要降临。

要不然的话,他也不会在蓝玉离去后,就找来张焕、王弼将军营中的事托付给他们。

胡翊安着他的心,将常遇春那只大手的紧紧的,坚定的说道:

“常叔放心,你死不了!

就算今日阎王到这儿来,我也要把你从他手底下抢回来!”

这句霸气的回应,立即令所有人心中为之一振!

常遇春笑着说道:

常遇春很快就又迷糊过去了。

胡翊先放他休息,然后开了个消热的方子,命人去煎药。

他便立即叫来徐医士,对他说道:

“你身在太医院,黄花蒿应该识得,此物可救常帅的命,咱们分头带人去查找。”

徐医士立即点头称是,心里却在嘀咕。

黄花蒿能治疤疾吗?

别说他从未听说过,太医院那些医士们也未听说过。

看到胡翊文召集军医们来了,也是如此的吩附。

他心想,天塌了有驸马爷顶着。

只要听从驸马爷吩咐,治好了常帅的病自己跟着沾光,就算治不好也不会有自己的责任。

毕竟他只是个办事的。

胡翊和徐医士各带一支人马,连带着那些军医们,倾刻间都上了草原。

找寻黄花蒿迫在眉睫!

这东西能够制作出青蒿素,能否救治常遇春,就看此物了。

七月正是一年最热的时候。

正好,也是蒿草疯长的季节,黄花蒿这东西并不难寻。

有胡翊和徐医士带头教授士兵,再加之那些军医们四处搜寻,在茫茫草原里就着夜色和火把黄花蒿很快就找到了几捆。

这时候又正是凌晨,鲜嫩的蒿草嫩芽上裹满了露水,而这正是含青蒿素最多的部位。

胡翊带着几捆黄花蒿回去,立即将蒿草头部剪切,尤其是青蒿素含量最多的花蕾,每一颗都要小心翼翼的收起来。

把这些蒿草用清水淘洗两遍后,放在石白里捣碎,然后添加食盐。

这一步的目的其实和析出大蒜素是一样的,破坏植物里的细胞壁,使有效成分能够释放出来。

当初制作大蒜素时,胡翊还未能制造出酒精。

现在既然有了酒精,再倒入进去,可以更好的促使青蒿素二次析出,顺便还能杀菌消毒。

当做完这些后,一盆碧绿色的粘稠草汁便出现在众人眼前。

接下来,正常的做法是放在太阳光下暴晒。

大概需要一日时间,便可以令青蒿素充分反应,太阳光既有杀灭细菌的作用,又能蒸发水分。

如此制出的青蒿素可以直接搓成药丸服用。

但现在事情紧急,胡翊显然没有这个时间。

常遇春的双眼已经不能视物,这是急性瘴疤发展到中、重程度的典型反应。

还是老办法,放在火上慢慢的烤干。

这个法子快,而且军营里人多,烤的多。

虽然制出的青蒿素效果不如充分反应过后的药效。

但拿来救人,现在顾不得许多了!

众人围着火堆开始仔细烤制起来。

大约多半个时辰过去,那些粘稠的青色汤汁已经开始变干,达到了可以用手搓成药丸的程度。

成了!

胡翊立即令人取来蜂蜡,融化之后,用薄薄的一层蜡封住小拇指大小的青蒿素药丸。

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让青蒿素在常帅的胃里缓慢释放,

胡翊深知,自己制作出来的这东西,青蒿素浓度肯定不高,大致不会超过30。

那就多给常遇春喂几颗!

胡翊便一次抓了10颗药丸,用清水把常遇春再次拍醒,与退烧的汤药一起给他灌进肚子。

做到了这一步,接下来就帮不上什么忙了,主要是看药效如何。

在胡翊看来,简单的炮制青蒿素应该是有效果的,毕竟之前也是用这样的手法炮制出了大蒜素,在军中施用效果也不错。

何况屠奶奶当时用青蒿素获得了诺奖,这是全世界都承认的疗效。

而胡翊提炼药物的方法,也是常用的方法,大多数药物的提炼上都可以使用这个法子。

在做完这些后,胡翊主要关心的就是常遇春的体温了。

大帐里,蓝玉他们则是心中不安。

众人飘忽的眼神,时而看着躺倒的常遇春。

时而看着胡翊和那一盆绿色的东西。

在他们看来,这种蒿草遍地都是,常帅得的又是这种要命的病,难道不应该用很多味药材一起熬制出汤吗?

即便没有那么多味药材,人参、鹿茸、灵芝这些贵重之物应该是要有的吧。

但胡翊就只用了蒿草,这就完了?

蓝玉心里很害怕,凑上来不停的乞求道:

“驸马,再给我姐夫施一施针灸吧,还有什么别的法子能救吗?

你多用用法子啊。”

这里面就属王弼还能稳得住心神,过来劝阻道:

“少将军,既然请了驸马爷过来,就要相信他。”

蓝玉点着头,向胡翊赔礼道歉,

这个冲动的人,今日不再冲动了,反而听起了劝。

蓝玉知道在这里待着会影响到施救,自己去到校场开始射箭。

胡翊他们就在这里呆着,隔半个时辰测一次体温。

大概天快亮时,一个好消息传来,常遇春的体温开始下降了。!”

胡翊手里着温度计,严肃了一夜的脸上终于有了笑容。

看了一眼时间,这正是常遇春服下青蒿素后的两个时辰。

胡翊再去诊他的脉象,但从脉象上还看不出来什么大的改善。

对于这一次未从常遇春的身上诊断出疤疾。

胡翊在心里反思着。

被蚊虫叮咬后,疟虫卵潜伏在体内,这是毫无征兆的。

等到疤虫变成成体,开始影响到常遇春的身体时,他又不在开平。

诊脉这东西,说起来可以精细诊出一些病症,但毕竟无法提前发现疤疾的潜伏期。

对于这件事,他倒也是问心无愧,并不觉得是自己的疏忽。

天色亮了。

张焕起身告辞,前去练兵。

王弼还守候在这里,看着昏睡过去的常遇春,他对胡翊说道:

“大帅其实连身后事都安排好了。

他死之后,不可吊孝发丧,最好是趁夜静悄悄地将他成入棺,送回南京去。

大帅说他要悄悄的走,不能让军中弟兄们知道死讯,要我们必须要保密。

这样才不会影响大军征伐应昌的行动。”

胡翊点着头,他当然明百常遇春的意思。

打仗,要么就一鼓作气。

这一次打不完,下一次还来,就会持续不停的劳军、劳民、伤财。

时间大致来到上午时分。

病榻上的常遇春,忽然咳嗽了几声,缓缓睁开了沉重的眼皮。

“他娘的,怎么眼前变成红色的了?”

常遇春此刻平躺在床榻上,睁开一双大眼珠,眼前的景象都可以看到,只是好象蒙了一层红色的滤镜。

“驸马,大帅醒了!”

侍候在一旁的徐医士,立即惊喜地道。

胡翊立即起身来看,先测体温,38度。

确实退烧了。

然后胡翊把两根手指竖起,在常遇春的眼前晃来晃去,开口问道:

“常叔,听得出来我是谁吗?这是几根手指?”

常遇春便笑骂道:

“胡小子,你二,我可不二。”

听到他的回答,帐中的胡翊和王弼顿时都笑了。

一场惊险的救治终于结束。

看样子,常遇春的病应该是开始转好了。

徐医士脸上满都是不可思议。

他过去为常遇春诊脉,此时的脉象确实不如之前那样沉重了,这说明常帅的身体的确在好转。

而且,常遇春现在可以看到东西了,视障已消。

这就很令他惊奇。

他又回过头去,将胡翊昨夜捣碎的那一盆绿色蒿汁仔细凝视。

他真的死活也想不通,就这样一种随处可见的蒿草,采摘过来捣碎便可以治好堪称为绝症的疤疾吗?

还是其中最凶的瘴疤!

可驸马爷就凭借这一味药,只用了不到半夜功夫,就把常帅的命挽救回来了。

徐医士下意识掐了掐自己脸上的肉皮。

这一掐之下疼的他吡牙咧嘴,确实没有做梦。

此刻,他再转头看向这位驸马爷时,就更加觉得崇敬和佩服了。

徐医士心想着,如果汪御医他们当初能请来驸马爷坐镇太医院。

自己这帮人就有福,能够跟着附马爷学习医术了。

他现在忽然有些羡慕崔医士,

大家的医术都差不多,他却能在附马爷身边聆听多次教悔,现在还能在伤兵营独当一面。

再看看自己。

得加把劲了!

校场之上。

蓝玉为了不影响胡翊救治,这一夜都在此地射靶。

此刻他瘫坐在地上,吹着草原上的风,心中不住在微颤。

这处校场上的所有箭靶,都已被他射满,

身上已经毫无力气,但即便是这样,依旧无法使他稳定下来心绪。

直到王弼快马而来,隔着老远便开始高喊起来:

“少将军,大帅醒来了,大帅转好了!”

听到这个好消息时,蓝玉立即便觉得虚浮的身子又有了力气,一下从草地上爬起来,纵马便往回赶。

“姐夫,姐夫!”

蓝玉大声叫着冲进帅帐,看到旁边躺着的常遇春已经转醒,胡翊正在喂他汤药。

别的不懂,烧没烧,蓝玉是知道的。

他拿手在常遇春的额头上一贴,发觉姐夫的额头真的不烫了,严肃的面色立即变得一喜:

“姐夫的烧退了!”

高兴之馀,蓝玉回头看向胡翊,立即单膝跪地,双手拱抱起来。

“驸马,蓝玉谢你救我姐夫大恩!

若不嫌弃,我愿与你结为异姓兄弟,咱们今后以亲兄弟论处!”

胡翊看得出来蓝玉是真心的。

但他救常遇春这事,归根结底不是冲在蓝玉的面上。

而且对于蓝玉此人,他早已定下了不可深交的结论。

胡翊便开口巧妙地回绝道:

“蓝叔,你若与我同辈,我管你叫哥,管常叔叫兄弟,与陛下成了平辈。

那常叔、婉儿、太子,还有陛下能答应吗?”

此话一出,蓝玉也不好意思的点着头,挠起了后脑勺。

常遇春便打趣道:

“我还真没意见,你小子肯定能当我的忘年交。”

说罢,他又转头对蓝玉咕嘧起来道:

“以后说话多过过脑子,你看人家胡翊的脑袋瓜多聪明?

怎么到了你这儿,你这颗脑袋长着就变成配相的了呢?”

蓝玉点着头,这一次面对常遇春的吐槽,他倒也是心服口服。

常遇春只是短暂的清醒片刻,便又陷入沉睡了。

他现在是一个很虚弱的病人,这很正常。

胡翊化了一些淡盐水给他喝,再次将10粒青蒿素蜡丸给他喂下去。

等到下午时分,体温基本恢复正常,眼晴也都恢复了。

一日后,胡翊再解开常遇春的衣甲,看他脾脏的部位。

脾脏充血已经消退不少。

原来肿块有鸡蛋那么大,现在只剩下鸽蛋大小。

一切都在稳中向好。

三日后,徐达闻讯赶到了开平。

常遇春坠马的那一夜,副将张焕不敢隐瞒,立即飞书送到徐达和李文忠帐前。

徐达接到消息,立即将这急报快马送回南京。

这可是陛下的老兄弟!

更是他自己亲如兄弟一般的人!

要是在前线出个什么意外,可怎么得了啊?

他知道常遇春得的是瘴疤,十人九死的凶险之症,这一路上是心惊肉跳,生怕见不到最后一面!

可他前脚刚到,就听说常帅已经转危为安的消息。

徐达立即惊奇的从马上跳下来,望着头顶的天,激动地张开双臂,大笑出声来:

“哈哈哈!

哈哈哈哈,老天爷,你还不算无情—

徐达发出了一连串畅快的笑声,把这两日疾行在心里的压抑,全部都释放了出来。

进了开平大营,一见到迎出来的胡翊,徐达立即双手上去紧紧着胡翊的手,就那么得紧紧的!

徐达这个激动啊!

他就双眼郑重看向胡翊,泪水在眼框里面打转,不住点着头激动道:

“好样的!

你小子好样的!”

“徐叔,还是先进去看看常叔吧,他听说你要来,这一日都在念叨着你呢。”

徐达才刚一进帐,常遇春便一骨碌从床榻上翻起来,往地上一站,手指着激动的徐达开口讥笑道:

“哈哈!

你个徐天德,这么多年咱老常没有逮到过你哭,今日可算是逮着了!”

徐达此刻看到老兄弟还活着,顿时是泪如涌泉。

即便坚毅、稳健如他这样的一军将帅,此刻看到这位随自己二十多年,风里来、雨里去的老兄弟。

他依旧是忍不住,把自己最脆弱的一面在他面前展现了出来。

常遇春本来还在取笑徐达。

可是看到徐达紧紧着自己的手,给了自己一个熊抱,然后又抑制不住泪水时。

常遇春此刻也是鼻子一酸,竟然也是忍不住的想哭。

这么几十年下来了,二人亲如兄弟,一起造过元朝的反,彼此嫉妒过,又和好过,再到如今的彼此互相欣赏。

最终二人成了可以放心把自己后背交给对方的兄弟!

如今兄弟在鬼门关走了一趟,差一丝就再也见不到了。

这种死里逃生,兄弟重逢的场面,又怎么不激动?

徐达和常遇春两个四十岁的大男人,此刻哭的泪如涌泉,鼻涕眼泪一起招呼下来。

“哈哈哈哈哈——”

哭过之后,这两人突然望着对方,又笑起来。

胡翊就站在一旁跟着笑。

他不禁在想,其实人这一生,知己真的很少。

若能有这样一位在乎着自己,又能彼此欣赏、彼此相信的兄弟存在着,互相激励。

这是多大的荣幸啊?

这二人一通抱头痛哭过后,徐达又再度拉起胡翊的手,向他郑重道谢。

常遇春也站起身来,对胡翊说起道:

“胡小子,咱老常的命是你救的,今后就算欠你一条命了!”

随后,帐内热闹起来,常遇春开口问蓝玉道:

“我那日坠马之事,军中知晓的人不多吧?”

蓝玉老实说道:

“一开始知晓的人是不多,可后来还是憋不住了。

这几日下来,不见姐夫进出,再加之一点流言语,就都开始担忧起姐夫的安危来了。”

王弼也附和道:

“军心有些乱了,大家都担心您的安危。”

常遇春便开口道:

“将军中的部将、千户们招来,我有话对他们说。”

常遇春这人不喜欢藏着掖着。

这要是徐达,肯定不会让自己的手下知道自己得过病,怕影响军心。

常遇春则是把将校们都招来,大大方方的告诉他们道:

“我前几日坠马是真的,得的是瘴疤。”

此话一出,将校们可都吓坏了。

常遇春却是一脸不在乎的对众人又说道:

“也不必怕,已经被胡驸马医治好了,你们这就随我出去,聚拢三军。

我要当着全军将士们的面,向他们证明,你们这个大帅是屹立不倒的!”

豪迈的常遇春,在向所有人证明自己没有事。

他站在高台上,轻描淡写的便将自己患绝症、又被胡翊治好的事说了一遍。

他说的很轻松,为的是安定军心。

但这病实际上的凶险程度,军中之人都是清楚的。

看到老常在高台上跟将士们聊天时,徐达也和胡翊在底下商量着。

徐达问道:

“你常叔的身体状况究竟如何,你必须如实告诉我。”

徐达看的出来,这一切都只是表象。

得了差点要命的病,怎可能两三日过去就没事了?

胡翊便实话实说道:

“常叔的康复期至少需要十日。

十日康复,三十日才能完全恢复体力。

再加之这一次大病过后,对于体内元气的大幅度伤损,还有他的胃部淤血问题。

这一来二去,就必须得休养半年以上,才能彻底养好身子。”

徐达点着头道:

“我就知道!

看他轻描淡写的这模样,定然还琢磨着如何攻克应昌呢,他是真的不惜命!”

胡翊心里很清楚,攻克应昌这事儿,常遇春看的比自己命都重要。

他很担心劝不动常遇春回去静养,这事儿多半要靠徐达显些手段了,就把自己的顾虑说出来:

“常叔的脾气您是知道的,我想此事,是否从陛下那里请一道旨意?”

徐达把眉毛一抬,警向胡翊笑着道:

“你要强制把你常叔送回南京去?

倒也对,咱俩都劝不住,但是陛下的旨意来了,他想反对也不成了。”

徐达心中暗道一声,这小子会做事。

如此搬出了陛下背锅,他们两个谁也不得罪。

徐达立即说道:

“我这就请旨把老常送回南京去。”

说着话,徐达抹了抹脸上的沙子。

开平的风沙多,风又大,吹得人都睁不开眼,

再一看胡翊,这段日子就更瘦了,原本白淅的面皮被吹得成了土色,两侧的面颊也被风吹的粗了,眼睛里也尽都是血丝。

徐达看了看胡翊,又回头看了一眼这些辛苦又疲惫的将士们。

他便开口对胡翊说道:

“旨意下来后,你便护送你常叔回京吧。”

胡翊就问道:

“那前方战事一起,伤卒如何应对?”

徐达的目光看向了远处地平线,他用手指着地与天交汇的那条线,开口说起道:

“你知道吗,从此地到应昌有八百里,咱们的补给线如果被拉长八百里,仗就很难打了。”

胡翊若有所思的点着头。

徐达又教授他兵事,说起道:

“越往北的草原,冬天来得越快。

这已经是七月了,到了九月,夜晚便能泼水成冰,只以两个月时间想要攻破应昌,又失去了老常这员虎将,希望就缈茫了。”

从这字里行间,胡翊知道今年攻打应昌的事应该取消了。

按史书上的记载,也该是明年开春,李文忠兵出大同,拿下应昌。

便在此刻,徐达又提到了一件事,告诉胡翊道:

“按我们本次的部署,元兵根本没有装备再拉起一支五万人的骑兵。

但他们拉起来了,还从辽东借道,差些攻下了北京城。

我派兵沿路去探,发现杀虎口那段长城被人暗中开了缺口,有人在暗中资敌。”

听说了这件机密,胡翊心底暗暗吃惊,同时也恍然大悟。

以徐达、常遇春的军事素养,怎么可能露出这样明显的破绽?

原来是出了内鬼!

那徐达为何要跟自己说这件事?

胡翊琢磨着,问徐达道:

“徐叔是要我把这件事转呈给陛下吗?”

徐达颌首微笑着,看到胡翊一点就透,顿时心生欢喜。

“我不想这件事传出去,由你直达陛下天听,中间可以省过许多环节,防止泄密。”

徐达这是话里有话啊。

胡翊心想,徐达的奏书要先递到兵部,然后入中书省,传到皇帝面前。

那么在朱元璋看到这奏书之前,中书省肯定是要先看的。

若是朝中真有什么内鬼存在,兵部和中书省就都有事先看到这封奏折的可能。

原来他是信不过这两处机构,

那看这意思,内鬼是否也出在这两处机构里了呢?

徐达看着胡翊快速转动眼珠。

他见胡翊眼神忽然一定,知道是想通了,立即便小心叮嘱道:

“小心那些人。

我将这话告诉你,也是要你回到朝中多留意留意此事,毕竟你是个聪明孩子。”

胡翊心说,跟徐达打交道真累人啊,说话不说透,净是暗示的东西多。

一会儿工夫,常遇春便从高台上下来了。

徐达见他没事,就要告辞。

他也并未提出劝常遇春回京的事。

常遇春迫切提到了攻打应昌的事,徐达就借口说要再讨论讨论,现在还未有定数,给挡了回去。

几日之后,身在南京的朱元璋接到奏报,才得知常遇春得了瘴疤的事。

“怎么会如此啊?”

“前几日胡翊不是替他诊断,把暴死的病因都找出来了吗?”

朱元璋有些懵了。

前几日的传信中,就提到了胡翊提前发现病因,救了常遇春一条性命之事。

这都令他心跳到嗓子眼了,一日早、晚派了两拨人去问徐达,给军中的常遇春送补药。

本以为这下没事了。

结果又跳出来个瘴疤!

朱元璋这下真急了!

一旁的朱标得知这个消息,整个人都僵立住了。

这件事对他的影响同样不小,常遇春一死,常婉便要守孝三年。

他已到了婚期,再等常婉三年,不知朱元璋还能否同意这门婚事?

都知道这是不治之症,这事儿急的朱元璋在华盖殿里来回步,一边心乱如麻的同时,也在考虑是否要将此事告知给常家。

来到坤宁宫,朱元璋拉起马皇后连忙问道:

“妹子,你给咱出个主意吧,这事儿咱是说呢?还是瞒着?”

马皇后心里同样很着急,这事儿于情于理都该说。

可那常蓝氏最近身子不好,患的又是脑疾,得知这个噩耗,岂不是天都塌了?

二人思虑一番,终究还是觉得此事瞒不得。

难得帝后二人同时出宫,还都一起驾临到了常家。

望着常蓝氏,朱元璋的嘴角直抽抽,好几次没能张开口。

直到马皇后将这噩耗说明时,常蓝氏直接眼前一黑,晕了过去开平大营。

李文忠在三日后结束追击,此行又斩获不少,缴得大量元军辐重和器皿。

一进了大营,他立即领着沐英、何文辉来见常遇春。

“常叔,身体如何了?”

得知常遇春在鬼门关转悠了一圈,李文忠也大为吃惊。

看到面前的常帅能吃能喝,只是面色差了些,不过性命好岁算是保住了。

李文忠转过身来望向自己这位妹夫。

此刻的妹夫,在他眼里便如同天神一般伟岸!

连瘴疤这种绝症都能治,他这身医术已经到了何等恐怖的境界?

李文忠越看越觉得欢喜,拉着胡翊坐下,也是激动的叫他把当时的情况再说一遍。

蓝玉、张焕立即添加战团,七嘴八舌的吹嘘起来,再加之徐医士这个亲眼所见之人的复述。

他们把胡翊吹得天花乱坠,竟连胡翊自己都有些恍惚起来了。

这吹的还是他自己吗?

怎么感觉不象啊?

一番激动过后,李文忠便对常遇春说起道:

“常叔,您大病渐好,我又刚刚得胜归来,手下士兵们疲惫。

不如一起搞赏三军,给军卒们放一天假,每人给五斤肉如何?”

常遇春笑道:

“这是应该的,只是我这体虚的紧,就都该麻烦你来办了。”

李文忠点着头道:

“此事自有侄儿分忧。

倒是妹夫此番功绩极大,我想在军中为他彰名,也要叫他在全军面前露个脸。

常遇春听说后,立即拍了自己胸膛说道:

“就该为胡翊彰名!

到日子了,我也要养足精神,当着三军的面向他道谢,他可是我常遇春的恩人啊!”

谈妥了此事,李文忠把胡翊叫到自己那里去,这才推心置腹的对他说起道:

“你知道二哥为何不叫你推辞,要拉着常叔一起为你彰名吗?”

胡翊其实是一头雾水的。

他自然知道李文忠是对他好,但这其中更深层次的东西,以他现在这点眼界还看不出来。

李文忠没有直接选择告诉胡翊,二人一边品着茶,放松下来,他慢慢引导胡翊说道:

“徐叔、常叔都是四十多的人了,你也该知道,太子如今才十五岁,陛下也四十了。”

李文忠提到了一连串年龄。

这意思胡翊如何能不知?

中年这一代要开始老了,太子还根基未稳。

所以他给胡翊在军中扬名,为的还是太子。

提升胡翊在军中的威望,自然不可能是叫胡翊将来带兵打仗的。

毕竟大明的狠人、猛将多得是,怎么也轮不到胡翊一个对军事半知半解的人。

那就只有一种可能,提升胡翊的威望,以后帮着太子震军中诸将。

李文忠继续引导着,说起道:

“陛下用我执掌大都督府,把着大明的兵权,为何却不叫徐帅、常帅染指呢?

太子的东宫由你掌着,现在虽然看不出权重,但是未来呢?

咱俩的身份,你该明白吧?”

外戚嘛!

胡翊当然明白。

所以朱元璋是在扶持外戚掌权,以抗衡朝堂上的功臣势力。

李文忠见他想明百了,便又拍着他的肩膀说道:

“未来,军中的老人都不在了,该是你来镇着下面的人。

将来在大都督府接替我的人,多半也会是你。

我要给你彰名,是在为这一步做打算,多的不说了,你自己肯定能体会到。”

胡翊默默消化着这些话。

“以后陛下再往你身上加东西的时候,就不能辞了。”

李文忠又悉心提醒道。

胡翊点了一下头。

二人喝着茶,随后李文忠从怀里取出了一封密信,以及一沓东西递过来。

“我这次追击元帝,得了些东西。

北京之围本不该发生,皆因为山西王家私通北元,暗中资助北元残馀从杀虎口段长城运送物资,为他们提供盐铁、装备,这才武装起了哈刺章这支偷袭的骑兵出来。”

胡翊听他说起这些机密时,立即左右观看,生怕被外人听去了。

李文忠拍了一下他,示意他不必担心:

“放心,没有人,远处还有你三哥把守。”

他随即便又说道:

“书信里面有山西王家私通北元的铁证!

这王家有一人做着五品奉议大夫,他们与北京城一位重要守将还是姻亲关系。”

北京城的一位守将?

胡翊立即便想到了华云龙,华云龙的儿子华中,似乎娶的就是山西女子。

这事儿胡翊还听马皇后念叻过。

果然!

李文忠便说出了华云龙的名字:

“王家私通北元,又是华云龙的姻亲。

那华云龙是谁的人,你肯定是知道的。”

胡翊点了点头:

“华云龙是李相的心腹,那是李善长真正的自己人。”

说到此处时,胡翊身背后的冷汗都下来了!

史载的胡惟庸案里面,也有记载叔父通倭和私通、暗助北元的罪名。

此事该不会牵连到叔父吧?

李文忠见胡翊面色愈发的严肃,又小心嘱咐他道:

“不久后你就要和常叔回京,你要亲自将这些东西递到陛下面前。

此事只有你知我知,万不可外泄,恐有杀身之祸,你要谨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