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璇玑仙子:那就各凭本事,做过一场!
谷河
而金沙帮帮主殒命,并没有影响到战局的胜负。
金沙帮的几位当家,目中满是仇恨和愤怒,各执兵刃,向尸阴宗的李香主围攻而去。
但那位尸阴宗丹霞境的李香主,面对如此之多敌手的围攻,却凛然不惧,脸上满是戏谑的笑意。
“就这点儿手段?”
语气中满是高高在上的不屑和不满。
梁仪见到这一幕,浓眉之下,目光现出凝重之色,冷声道:“我们出手吧。”
纪贤只是轻轻吐出一字:“可。”
他方才也在观察尸阴宗这次出征的道人配置,以便估算接下来的对敌手段。
随着两人说话,梁仪随手祭出一只玉质毛笔,向那两位尸阴宗丹霞境镇压而去。
而后,掌中现出一方玉质砚台,流光澄莹,说话之间,向着船首的两位尸阴宗堂主镇压而去。
这两位堂主同为神照境,自也察觉出来自高空的同道气息波动。
老妪冷笑一声,狞恶的面容似在扭曲,冷声道:“还挺能藏!”
说话之间,手中的那根蛇头拐杖,离得掌心,幽华闪铄间,迅速化作一道巨蟒,搅动着一股股黑色飓风,就向来袭的砚台撞击而去。
只听
“轰…!!!”
砚台与巨蟒撞在一起,光芒流溢之间,巨蟒倒退而走。
老妪身形一震,但面色迅速恢复如常。
一旁的尸阴宗老者,面容幽冷,则是掌中现出一口乌金的小钟,那小钟迎风就涨,不大一会儿就变成三丈高。
得老者催动灵力,掌中小钟光芒大炽,而后小钟发出剧烈“嗡鸣”,而后,音波尤如圈圈涟漪,向梁仪席卷而去。
梁仪得音波次第攻击,神情不由恍惚了一下。
就在这时,纪贤冷哼一声,手中那把金玉折扇,陡然凌空扇出一道飓风,那风却蕴藏着某种神通,而小钟席卷而来的音波之浪则是以同样的速度,返回到了那老者身上。
老者面色大变,面对还施彼身的音波,就是一阵手忙脚乱。
而纪贤冷哼一声,就行至近前,掌中的金玉折扇,凌空点出道道寒芒,向着老者面门点去。
但梁仪面色幽冷,掌中砚台化作道道玄色流光,尤如一座高有数丈的黑色山峰,迅速向着老妪当头镇压而去。
老妪面色一急,掌中紧紧握着那根蛇头拐杖,硬着头皮迎击而去。
可以说,这位老妪仅仅是刚才的一击,就已然判断出自己和梁仪的差距。
对方乃是三教正统,道法堂皇,她有些不是对手。
但她之修为乃是神照境后期,比之眼前道人胜之一筹,仍可为战。
神都,昆虚洞天
碧空蓝天,白云飘飘,不时有仙鹤往来于美轮美奂的殿宇和廊桥之间。
一座轩峻、壮丽的九霄玉阙天宫,宫殿美轮美奂,琉璃瓦澄莹流波,而其间可见不少仙人往来穿梭。
而这里正是玉清大教在古元界的道统所在。
“掌教有令,从三品以上天官,上神霄宫议事。”就在这时,一个身穿白衣,唇红齿白的道童,自宫中飞出,清脆的声音响起。
而后,“铛铛”
悬挂在神霄宫前的柳树上的那只道钟,忽而响起,悠扬而深远。
而后,玉清符召化作是十馀道流光,向着浩渺云层之中的十几座道宫迅速飞去。
不大一会儿,可见一众盔甲鲜明的神将护卫着,服饰乘舆精美华丽的天官,来到神霄宫。
神霄宫,大殿之中——
此代玉清掌教昊阳道人,身上穿着一袭蜀锦白色金丝道袍,这位中年道人或白或灰的头发以一个道髻挽起,落座在一张条案后,左右各有伺奉笔墨的童子。
在玉清大教中,分为九品天官制。
左右列座着七位三品天官,都是八境【渡劫境】的散仙。
在玉清大教中,据说仿效上界设置,大概分为九品天官制,只有正从,无而上下,共十八阶。
玉清掌教自为昊阳道人,自称正三品天官,代掌玉清大教在古元界道统,教中下设九品到三品的天官。
而在二十四位从三品仙官当中,每半甲子选出六位通达教务,有意愿处理庶务的渡劫境,作为执事仙官,在昆虚洞天辅佐掌教协掌庶务。
当然,其他从三品仙官,每隔五年,也会开一次会。
平日里,如果六位仙官议事,就近的从三品仙官,也会邀请来旁听教务,发表意见,但不表决。
合计二十五位从三品以上仙官,合掌教务,皆是渡劫境散仙。
从此也可看出玉清大教人员架构的庞大。
上清还需要用七境【万象境】,来凑齐二十八位峰主,但玉清一家,竟能寻出二十五位渡劫境。
甚至不止二十五位,只是有些人不担任仙官。
不大一会儿,下方诸天官皆从外间而来,进入殿中,打起嵇首行礼:“见过掌教,掌教万寿金安。”
“诸位免礼,各自就坐。”昊阳道人说着,声音几如碎玉相碰,清脆悦耳。
一时间,几位天官则是各就各位。
昊阳道人道:“据崔尚师侄所言,尸阴宗方面发现了一处上古洞天福地的古仙遗迹,尸阴宗这才如此肆无忌惮地播洒尸疫至整个安州。”
此言一出,殿中诸天官皆是骚动起来。
古仙遗迹!
玉清教中人凡是五品以上的天官,没有人不懂这四个字的分量。
因为其中必然留有大量的上古秘宝或者底蕴流出。
说着,将目光投向一旁的崔尚,吩咐道:“可以向教中诸位介绍一番。”
在众皆瞩目的目光当中,崔尚从一旁越众而出,儒雅面容上,朗声道:“诸位师伯、师叔,这是今日那妖后在乾元殿议事时提及的一事,几乎确凿无疑,乃是上清的同道前辈与尸阴宗高层相争时,查检出来的上古洞天,疑是古天庭仙遗。”
此言一出,列座左右的十馀位从三品仙官,皆是若有所思。
少阳道人陶炯面容一整,道:“师兄,既是古仙遗迹,我玉清当一探究竟!”
玄览道人却眉头紧锁,沉声道:“只是我玉清教对尸阴宗荼毒安州一事坐视,已经授人以柄,况且上清教的同道已经捷足先登,我等再插手,恐怕要起冲突。”
虽然三教这些年,尤其是玉清、上清两家理念渐渐不合,但在场面上,因为悉出玄门的缘故,还是要顾及一下面子工程。
比如古仙遗迹,也形成了一种共识,谁最早发现,谁早介入,就会获得开发优先权。
同尘道人苍声道:“掌教,这次古仙遗迹,说不得对我宗门大计有着莫大用处,如果不一探究竟,只怕会错失机缘,诸位也知晓,如今大劫已启,气运迷障重重,妖后又有革鼎之心,如今更是勾结梵门,意图颠复我道门正统,其心可诛。”
这位同尘道人显然忘了是玉清先撂挑子反对天后临朝称制,天后无奈之下引梵门制衡玉清一脉。
玉清掌教手下,权柄最为煊赫的三位执务天官有两位赞成,一位仅表疑虑,一下子就形成了一种教内主流。
或者说,玉清一脉本就强横霸道惯了。
“可恨上清的司马宗显等人不识时务,为那妖后摇旗呐喊。”璇玑散人声音如昆冈碎玉,清冷如霜。
其人乃是一位肌肤如玉,柳眉细眼的女冠,但颧骨微高,面相刻薄的女冠,身上一身宽大道袍,无法看清其人身材。
但纵然不施粉黛,都能发现此女姿色颇见幽清冷艳。
只是昊阳道人听其提及司马宗显之名,眉头不可察觉地皱了皱,心头暗暗叹了一口气。
显然,纵然这么多年,璇玑散人都没有放下对司马宗显的恨意。
如此在情天恨海中沉沦,只怕真仙无望。
壶公仙翁手中拿着一册竹简道经,这位面容宏阔,气度沉凝的老者,道:“此事,我们玉清不得不争,因为安州乃至整个河北道,乃是我玉清教看顾,出了这等大事,如果不行驰援,天下之人如何看我玉清一脉?”
此言一出,先前的四位执务仙官,也恍然而悟。
是了,他们忘了还有这一层考量。
暗道,还是壶公师兄心思缜密,深谋远虑。
至此,五位执务仙官皆发表了意见。
达成一致,那就是横插一脚。
“雷师弟呢。”玉清掌教看向最后一位执务仙官——雷鼎散人,问道:“雷师弟向来心性坚毅,杀伐果断,有何高见?”
雷鼎散人默然片刻,迎着几人目光,黢黑的面容上现出无奈,道:“大劫之下,我辈仙道中人奋勇登攀,不进则死,机缘自是不可错过,但先前上清教唤我等前去,我等踯躅迟疑,如今见利而动,实在有失大教风范,也容易伤了两家和气。”
上清教的蔺玄师弟先前曾向他飞剑传书提及尸阴宗一事,他碍于掌教之令没有帮忙,现在等人家都办好了,再过去摘桃子,实在有些不厚道。
雷鼎散人和太白峰的峰主蔺玄虽不同教,但意气相投,可谓忘年之交。
漱石散人接话道:“雷师兄此言差矣,尸阴宗肆虐州县,我玉清大教自当斩妖除魔,拯溺苍生于水火,又何必考虑上清教的观感?”
这是玉清教的一众八境【渡劫境】散仙,同样是二十四人之一。
“是啊,掌教师兄,我们这也是降妖除魔。”镜心居士是一位中年道人,接话,道:“况且,我在外面听到一股风声,旁人议论我玉清教,要为这次安州事变负责。”
崔尚道:“师尊,朝堂之上,妖后似有意将火引至玉清大教袖手旁观,如今朝野上的百官群情汹汹。”
昊阳道人面容上现出思索之色,点头道:“外间一些风声,本座也有所耳闻。”
说着,又看向一旁的池瑶仙子,问道:“池瑶师妹怎么看?”
池瑶仙子同样是二十四人之一,但并不是执行庶务的七人之一。
池瑶真人粉唇轻启,柔声道:“掌教师兄,先前青鸾那孩子提及过此事,碍于掌教之令,师妹并未出手,但她乃是李景宗室,自行前往了安州。”
昊阳道人眸光闪了闪,道:“她一番拳拳赤子之心,扶救天下苍生,倒也难能可贵。”
如果古元界气运钟爱天命女主,非要女身当国,以为乾坤颠倒,他宁愿选择出身玉清一脉的李青鸾,而不是那位妖后!
池瑶仙子蹙了蹙翠丽如黛的秀眉,柔声道:“掌教师兄,姑且不说有没有机缘,就是为此和上清打破默契,也不值当,万一以后我教中子弟也发现古仙之遗迹,上清一脉也来谋夺,又当如何呢?”
璇玑仙子冷声道:“那就各凭本事,做过一场!”
璇玑、池瑶被称为玉清二仙姑。
但璇玑性情苛刻、乖戾,而池瑶则要温婉、雍容许多。
一旁的同尘道人也点了点头,道:“是啊,师妹,上清一脉弟子抢夺我玉清弟子机缘,不是一日两日了,怎么只能允许他们上清做的,我玉清做不得?”
少阳道人抚掌笑道:“玄览师弟此言甚是,他们当初既能做初一,我们就能做十五。”
池瑶仙子轻声道:“当初,此事在大赤霄洞天中,两教已经了结,如何能够旧事重提?况且当初也只是神照、道胎境的弟子冲突,如何”
“师姐够了。”璇玑仙子面如冷霜,毫不客气打断,道:“这里是昆虚洞天,不是大赤霄洞天,更不是青玄洞天!”
池瑶仙子闻言,玉容怔忪了下,幽幽叹了一口气。
如今教中和上清一脉的矛盾愈发尖锐,同门动辄喊打喊杀,她夹在其间,却也不知如何是好了。
昊阳道人忽而开口道:“诸位同门,尸阴宗荼毒苍生,我玉清一脉,斩妖除魔,义不容辞!”
“少阳、玄览两位师弟,你们二人先一步率天官、护法神将前往安州,察知气机,将尸阴宗图谋之地确定,宗门随后就会调拨人手。”
少阳道人、玄览道人闻言,起得身来,打了个嵇首:“谨遵掌教法旨。”
昊阳道人点了点头,目送二人出得大殿。
这会儿,崔尚迟疑了下,道:“掌教,侄女崔玫去了安州。”
昊阳道人蹙了蹙眉,旋即舒展开来,道:“她去安州做什么?”
“留下的书信上,说是前往安州寻她九叔,游历一番。”崔尚解释道。
昊阳道人闻言,沉吟了一会儿,道:“无需担忧她的安危,不过,崔旭在安州,倒是许久不曾递送传音玉简过来,而且这一次尸阴宗谋划之事,也没有提前来报。”
崔尚面上同样涌起疑惑,道:“此事,弟子也颇为纳闷。”
昊阳道人想了想,说道:“待你玄览师伯前往安州,自会查的水落石出。”
崔尚闻言,也不好再多说什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