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镇魂小说网>其他类型>大唐:李二求我娶了长乐小说免费阅读全文> 第234章 陛下,这龙椅太烫屁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4章 陛下,这龙椅太烫屁股(1 / 1)

李世民的声音在大殿里回响,每一个字都象是重锤,砸在百官的心头。

“你,是想当天下的皇帝吗?”

所有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了那个懒洋洋站着的叶凡身上。

程咬金的冷汗一下子就下来了,他想开口骂叶凡胡说八道,却发现喉咙里干得一个字都发不出来。

房玄龄和杜如晦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长孙无忌抚着胡须的手,微微颤斗。

叶凡打了个哈欠,似乎完全没听出这句话里藏着的刀光剑影。

他一脸无辜地摊开手,对着龙椅上的李世民叫苦。

“陛下,您可饶了臣吧。”

“当皇帝,天不亮就得起,批奏折批到手抽筋,吃饭都不能多夹一筷子肉,臣这小身板,怕是活不过三天。”

他指了指那金光闪闪的龙椅,一脸嫌弃。

“再说了,臣就想混吃等死,您这龙椅太烫屁股,臣坐不住。”

“噗嗤。”

程咬金实在没忍住,笑出了声。

这一下,大殿里那股几乎要凝固的杀气,顿时消散得无影无踪。

李世民看着叶凡那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又好气又好笑。

他知道,这小子是在用这种方式,告诉自己,也告诉满朝文武,他没那个野心。

“罢了。”

李世民摆了摆手,重新坐回龙椅,脸色恢复了平静。

他指了指王德手里的那份奏折。

“朕今日,不问你的心思,只议你的国策。”

“诸位爱卿,都说说吧。”

话音刚落,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臣,猛地从文官队列中冲了出来。

正是当朝太常,孔颖达。

“陛下!”孔颖达跪在地上,声泪俱下,“武国公此策,乃乱政之源!万万不可行啊!”

他指着叶凡,痛心疾首。

“自古以来,君主亲政,百官辅佐,此乃天经地义!设内阁,将大权下放于数人之手,与前朝权臣篡政何异?”

“军政分离,更是闻所未闻!此举必将导致文武相争,内耗不休!此乃动摇国本之举,请陛下三思啊!”

孔颖达一番话,立刻引得大半文官出列附和。

“孔太常所言极是!祖宗之法不可变!”

“请陛下收回成命,切莫听信此等奸计!”

一时间,整个太极殿,都成了声讨叶凡的战场。

武将们面面相觑,程咬金等人虽然觉得叶凡那几个军制改革的法子很对胃口,但此刻也不敢轻易开口。

这已经不是军务,而是国本之争了。

龙椅上,李世民面无表情,他没有看那些跪着的文官,也没有看站在风口浪尖的叶凡。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那几个从头到尾都一言不发的人。

房玄龄低着头,象是在数地上的蚂蚁。

杜如晦眉头紧锁,似乎在计算着什么得失。

长孙无忌抚着胡须,眼神飘忽,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就在这吵嚷之声达到顶峰时,一个身影,缓缓从队列中走出。

是魏征。

大殿瞬间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都看着这位以刚直闻名,连皇帝都敢当面顶撞的老臣。

所有人都以为,他会是反对得最激烈的那一个。

魏征走到大殿中央,先是对着李世民躬身一拜。

然后,他转过身,看着孔颖达等人,声音不大,却清淅地传遍了整个大殿。

“孔太常所虑,并非无的放矢。设内阁,确有权臣专政之忧。”

孔颖达等人闻言,脸上露出一丝喜色。

可魏征的下一句话,却让他们脸上的笑容,彻底凝固了。

“然,诸位可曾想过,陛下每日要批阅的奏本,有多少?”

他伸出干枯的手指,指了指龙案旁那堆积如山的奏折。

“前隋文帝,不可谓不勤政,却因积劳成疾,英年早逝。陛下如今春秋鼎盛,可十年后呢?二十年后呢?”

“将天下大事,尽数压于陛下一人肩头,若陛下龙体有恙,这大唐,又该何去何从?”

魏征的声音,陡然拔高。

“内阁之设,非为分权,乃为分忧!”

“为陛下分担繁琐政务之忧,使陛下能高瞻远瞩,思虑天下大势,辨识忠奸贤愚!此乃为我大唐万世基业计!”

他看向李世民,再次躬身。

“臣以为,只要最终的决断之权,依旧在陛下一人手中。那么此法,便不是乱政,而是兴政!于国有利,于社稷有功!”

一番话,掷地有声。

整个太极殿,鸦雀无闻。

孔颖达张着嘴,半天说不出一个字。

他可以用祖宗之法来反驳,可以用权臣之祸来恫吓,却无法反驳“为陛下龙体分忧”这六个字。

这才是最大的政治正确。

叶凡看了魏征一眼,心里暗暗给他点了个赞。

老魏这人,虽然古板,但看问题确实透彻。

他清了清嗓子,也跟着开口了。

“魏公说的对。其实这内阁,说白了,就象个筛子。”

他比划着名,“天下州府那么多事,鸡毛蒜皮,家长里短,全都堆到陛下面前,那陛下还干不干正事了?”

“内阁,就是先把这些沙子石子都给筛掉。把那些真正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整理好,拟出几个章程,再送到陛下面前。”

“至于到底选哪个章程,或者一个都不选,全都扔回去重议,那都是陛下您一句话的事。这权力,不还牢牢攥在您手里吗?”

他摊开手,一脸的理所当然。

“这只是提高了办事的效率,怎么就成了动摇国本了?”

叶凡这番粗俗却直白的比喻,让许多原本还有些疑虑的官员,都露出了思索的神情。

李世民看着殿内气氛的变化,心中已有了决断。

但他没有立刻表态。

他知道,如此重大的改革,不能一蹴而就。

他需要给这些人时间去消化,也需要看看,那几个被他寄予厚望的人,到底会作何选择。

他缓缓从龙椅上站起。

“此事,干系重大。朕,需要再思量思量。”

他的目光,扫过殿下所有人。

“今日,暂且议到这里。”

“退朝!”

说完,他一甩袖袍,转身走向后殿。

百官愣了一下,随即山呼万岁,躬身相送。

就在众人以为今日之事就此了结,准备各自回府,好好琢磨一下这惊天的变故时。

王德尖细的声音,再次响起。

“陛下口谕——”

“宣,赵国公长孙无忌、梁国公房玄龄、郑国公杜如晦、莱国公魏征,即刻到甘露殿议事。”

旨意传下,刚刚直起身的百官,再次僵在了原地。

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到了那四个被点到名字的人身上。

房玄龄和杜如晦对视一眼,神色凝重。

魏征依旧是那副古井无波的样子。

唯有长孙无忌,在听到自己名字的瞬间,抚着胡须的手,不易察觉地顿了一下。

他抬起头,看了一眼叶凡。

叶凡正伸着懒腰,打着哈欠,仿佛这一切都与他无关,已经准备开溜回家抱老婆孩子。

长孙无忌的眼神,变得深邃起来。

他知道,真正的风暴,现在才刚刚开始。

而甘露殿里的那场议事,将会决定未来大唐,乃至他们这些人的命运,到底会走向何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