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9章 聘 定(1 / 1)

第80章 聘 定

第二日,陆景知先处理了手上野味等,随后,陆景知去镇上猪肉铺买了十斤上好的肋条肉,付钱时顺口问道:“牛老哥,你这十里八乡杀猪卖肉,人头熟络,可晓得哪家有猪崽子出栏?”

岘林东村一百多户,养母猪的人家也有几户。前阵子他让大郎去问过一圈,都说眼下没有合适的小猪。

牛屠户闻言,圆脸上那双精明的眼睛亮了几分:“哟,你要小猪仔啊?要多少?”

陆景知一看有门道,赶紧道:“要,量还不小,起码得十六头打底!”

“嚯!老弟这是要大干一场啊!”牛屠户来了兴致,扭头朝屋里吼了一嗓子,“孩他娘!出来看会儿铺子!”

话音未落,里头走出个与他一般圆润富态的妇人,笑呵呵地接手了肉摊子。

这屠户家油水足,日子果然滋润。

“来来,老弟坐下说。”牛屠户把陆景知让进铺旁的小屋,倒了碗清澈的井水——乡下人家待客,多半如此,茶叶是稀罕物。

“老弟,”牛屠户搓了搓手,“十六头小猪崽可不是小事。一头壮实的母猪,一胎能落七八只都算顶好了。就算走运生个十二三只,那也难保都能养活奶水够不够、阉猪时挨不挨得过————都是坎几。一窝能剩十只壮的就算老天爷赏饭了。”

陆景知点头,这些门道他也懂。

“据老哥我知道,”牛屠户压低点声音,“靠山村有两户养母猪的,临河村也有一户,三家凑吧凑吧,应该能给你备齐这个数。”

“那好!一事不劳二主,”陆景知当即拍板,“老哥辛苦一趟,帮我张罗齐全了,直接送到我家去!”

“行!”牛屠户也爽快,“可老哥也说个实在话,小猪崽眼下行情硬,得三十文一斤。而且啊,老弟家往后猪养得肥壮了,这屠宰的营生,可得想着点老哥我!”

三十文一斤不算离谱。小猪本身金贵,若卖不出整猪的价,谁还费心养母猪?

陆景知心里清楚,将来这十六头猪长大出栏,自家肯定也消耗不完,做成腊货量太大难出手,最终多半还是要卖给屠户。于是痛快应承:“成!就按老哥说的办!”

事情谈妥,陆景知要留定金,牛屠户却大手一挥:“嗨,费那事!等猪崽送你家,验看好再结帐不迟!”

临走,牛屠户还硬塞给他两根油汪汪的大棒骨一肉虽不多,熬锅滚烫雪白的骨头汤,也是难得的荤腥滋补。

这猪崽子的难题一解决,陆景知心头着实松快不少。

回家路上,想起大郎正带着林氏在院里晒豆腐渣—一说是要存起来当备用粮。他摇头失笑,却也无力阻止。眼睁睁看着豆腐渣烂掉或拿去堆肥?他怕是要被村里人的唾沫星子淹死!这年头粮食金贵,家家都勒着裤腰带过日子,敢糟塌粮食?天打雷劈的罪名!

回到家,陆景知叫上即将娶亲的二郎,郑重其事地整理起聘礼:

十两纹银,细细码成十个一两的小银锭,整整齐齐躺在铺了红绸的小木盒里。

八匹布,各色不同:三匹结实耐磨的麻布、两匹舒适的棉布、两匹细软光滑的细棉布、再加一匹大红绸布。全都叠放平整,粘贴鲜艳的红喜字。那匹红布,是特意给李家丫头缝制嫁衣的。

还有一套小巧精致的银首饰:一支素雅的银簪子、两件玲胧头饰、一对小巧耳环、两支光洁的手镯。另外备下一匹红布,是留着给二郎裁制新郎服用的。

想到这,陆景知心里琢磨了下,林氏身子重了,喻娘子也不精女红,倒是家里的唐家丫头看着象是大家闺秀,不知是否愿意帮忙————转念一想,小姑娘矜贵,做这喜服怕是不合宜,还是去托请手艺好的大堂嫂稳妥。

再加之十斤上好的猪肉、活蹦乱跳的一对野鸡野兔、两斤油亮的腊肉、满满二十斤装好的四坛酒水、六盒裹着花纸的精致点心。

“回头跟你大哥说,明儿一早留出一板水豆腐,聘礼里添上新鲜。”陆景知叮嘱道。

“哎!爹,记下了!”二郎应声,脸上是掩饰不住的紧张和喜悦。

陆景知看着这个即将成家立业的二儿子,用力拍了拍他结实的肩膀:“小子,明儿就定亲了,也算大人了!以后养家糊口,是家里的顶梁柱!给我把脊梁骨挺直咯,别怂!听见没?”

“听见了,爹!”二郎挺了挺胸脯。

“去吧。”

翌日,天边刚泛起鱼肚白,陆家院里便热闹起来。

除了自家大小子,陆景知还特地请来了第弟陆景江、陆景河二人压阵助威,连两个已经出嫁的妹妹都专程赶了回来一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帮忙,更显对这婚事的看重。至于尚未成家的五弟陆景高?到底没经历过这事儿,就没叫他来。

一行人精神斗擞,抬着沉甸甸、红彤彤的聘礼担子,在晨曦微光中,浩浩荡荡地向着村长家而去。

“亲家,来了啊!”王安富满面春风地亲自站在门口迎接,这一次,村长家上上下下都聚齐了。

陆景知带着二郎,客客气气地与众位亲家打过招呼。

作为今日的贵客,村长家早已预备周全,不单有陆景知带来的食材,自家也添置了许多,厨房里热气腾腾,摆开两桌丰盛的酒席绰绰有馀。

流程走得极顺。大堂嫂笑容可鞠地拿出聘书、礼书,郑重递上。

陆景知也将合了八字的纸条以及老道士择定的三个黄道吉日呈上。两家仔细商议一番,都觉得腊月初十二的日子最为吉利合适。

这一趟下来,纳吉、纳征、请期这三礼便算圆满完成,三媒六礼已行其五,三书也奉上了聘书、礼书两样。

至此,这桩亲事算是正式定下,只待他日迎书与亲迎之礼了。

琪丫头今日并未回避,她与二郎既已定亲,便算得半个陆家媳妇,无需再避嫌。

屈婆子眼尖嘴巧,拍着手高声赞道:“哎哟喂,大家快瞧瞧,这小两口站一起,多登对啊!天生就有夫妻相!两位亲家公,今日可是大喜呀!”

她那话带着明显的打趣意味,惹得两位新人涨红了脸,众人见状也都跟着哄堂大笑起来,席间充满了轻松欢快的气息。

两家本就是老相识,亲事底细清楚,彼此都深感踏实放心。

等待开席的间隙,村长同陆景知闲谈起来:“景知啊,你领娃娃们在那山坳里头新开垦的水田,我前日去看过,那水稻绿油油一片,秧苗抽得足,叶儿也厚实,长势真喜人!看来你那法子是真管用哩。”

陆景知刚从忙碌中抽身,闻言道:“这些天不得空,还没来得及去看。想来是有些效用。若是秋收时产量当真不错,明年咱全村人都可以照这个法子来种。”

村长连连点头,脸上满是赞许的笑容。若陆景知真能带全村人提升产量,那可是天大的好事。

这顿午宴格外丰盛,村长家几个汉子轮番热情地过来敬酒。陆景知推杯换盏间难免多喝了几杯。

好在他体魄强健,喝得又是低度米酒,只是脑袋有些发晕。回到家中,他在罗汉床上午睡了整整一个下午,那点醉意才完全消散。

起身后听大郎说,两个姑姑已经回去了,走时还带了不少他塞给她们的礼物。

家里其他事儿也进展顺利。老二、老四、老五的新宅子都已动工,地基夯得结实,墙体砌起老高,院落轮廓可见。

三人盖的都是方正的四合院格局,一排三间的正房坐北朝南,屋后是牲口棚,左右两边是厢房、厨房、柴房并着杂物间,样样周全。

花费都在百两银子上下,相差不大。他们各自揣着三百多两的积蓄,这笔开销自然不在话下。关于乔迁酒席的事宜,几位兄弟都来找陆景知商量过。

陆景知略一思索便道:“大排宴席固然体面,但花费巨大,也难把全村老小都照顾周全。

依我看,不如一家摆上一顿流水席?蒸上大桶的糙米饭,炖上几锅浓稠油亮的荤素杂烩,管够管饱,不送礼也不收礼,村里男女老少谁饿了、想凑个热闹,端着碗来就是。既得了面子和里子,又省了日后还礼的繁琐。”

他可是深知办席的头绪,这样安排最是实惠热闹。

二郎的亲事已定,三郎表示不急,四郎、五郎年岁尚小,不过十二三岁,陆景知更不必急着张罗。操办完二郎的定亲大事,陆景知的日子又恢复了往日的清闲节奏。

清晨照例练箭习刀,活动筋骨。而后出门去林中收回陷阱里的猎物,再牵着牲口回家。

家里的牲口棚被秦老头打理得井井有条。他严格按照陆景知的吩咐,给一头健壮的驴子套上了新制的驮具。

那是两副用细密竹蔑编制成的箩筐,左右对称稳稳挂在驴身两侧。

秦老头的手艺确实老道,那两条横杠如同马鞍上的鞍座,严丝合缝地承托住箩筐。

底下还用厚实的布匹包裹着光滑的皮革,精心缝制,绝不会磨伤驴背。看得出,秦老头对这些牲口是真心疼惜,照料得极好。

“老爷您放心,”秦老头捋着胡子,看着吃足草料正精神饱满的驴子,“驴喂饱了,正是有力气干活的时候。”

在他的精心照料下,无论驴还是马,蹄子都修剪得干净利落,一身毛发清洗梳理得油光水亮,绝无跳蚤虱子藏身之处。

“恩,老秦你这牲口养得着实好。”陆景知由衷赞道。

秦老头闻言哈哈大笑,声音洪亮:“哈哈!老爷过奖!小老儿没别的本事,论起伺候牲口的手艺,那可是一点不掺假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