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3章 负责的!(1 / 1)

屋内三人沉默着。

过了好一会儿。

易中海缓缓叹口气,端起桌上凉透的茶水抿了口。

“明日一早,老阎把名单和各家情况说明写好,要详细清楚些,我亲自送往街道办,省得夜长梦多。”

几日后的上午,街道办核准的救济粮终于送来,装在几个印着“救济粮”字样的粗布袋子里。

袋子不大,数量虽不多,却是实打实的高粱米与玉米面,沉甸甸的,散发着粮食特有的清香。

易中海、刘海忠、阎埠贵三人亲自提着,一步步走向后院,来到那间低矮昏暗、屋顶盖着旧瓦片的小屋门前,轻轻敲了敲斑驳的木门。

门“吱呀”一声缓缓开启。

刘奶奶扶着门框探出头,身上穿着件打了许多补丁的旧棉袄,头发花白凌乱,脸上布满深深皱纹。

望见三人手中的粮食袋子,浑浊眼眸中先是闪过茫然,随即转为难以置信,紧接着两行浑浊泪水涌上来,豆大的泪珠顺着皱纹脸颊滚落,滴在胸前衣襟上。

她嘴唇翕动半晌,才哽咽着挤出几个字:“谢谢……谢谢三位师傅……这真是……真是救了老婆子的命啊……我……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们了……”

这一幕。

被院里不少悄悄关注的邻居看在眼里。

有的扒着自家门框露半张脸,有的站在院子拐角伸长脖子张望,还有的隔着窗户往外瞧。

大家看着三位管事把粮食递到刘奶奶手中,看着老人激动得老泪纵横,眼神里都多了几分认同,私下里暗暗点头。

粮食风波平息不过两日,天公不作美,一场淅淅沥沥的夜雨下了大半夜,雨点敲着屋顶瓦片,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

次日清晨雨停了,天空依旧灰蒙蒙的。

刘奶奶家漏水了。

有一处漏得更厉害了,雨水顺着破洞不断渗下,在炕头一角积了小滩水,铺盖也浸湿一大片,摸上去湿乎乎的,带着冰冷寒气,根本没法睡了。

刘奶奶急得在屋里团团转,正琢磨着要不要去求三位管事师傅,可又觉得麻烦人家太多,实在不好意思开口。

没等她着急上火去求助,易中海三人已拿着修补工具出现在后院。

他们一早巡查院子,发现刘奶奶屋顶瓦片松动,凑近一看就找到了破洞。

易中海仰头望了望破损屋顶,又低头看了看脚边有限材料。

几卷皱巴巴的旧油毡与一小桶搅拌好的泥浆,眉头微微蹙起,思索着怎么修补更牢固。

“材料不太够,得省着用,裁剪时得多算计算计,争取每块油毡都用在刀刃上。”

阎埠贵蹲在地上,用手指仔细丈量油毡尺寸,眼睛眯成条缝,心里飞快盘算着怎么裁剪最省料,不浪费一丝边角,还能把破洞严严实实盖住。

“我去找两根结实木头搭脚架,总不能踩老人家屋顶修,那样不安全,也容易踩坏屋顶。”

刘海忠说罢,转身大步流星去院里柴火堆寻摸,在柴火堆里翻找片刻,很快扛回两根粗细匀称、结实耐用的木头。

很快,一个简单却稳固的脚架立在刘奶奶屋前。

刘海忠主动爬上脚架,手里握着泥抹子,腰间还系着绳子防意外。

易中海在下方递送调和好的泥浆与裁剪整齐的油毡,时不时叮嘱句“小心点”。

阎埠贵站在一旁,仰头仔细观察屋顶破洞,指挥刘海忠调整位置。

时不时提醒“左边再挪挪,对,就是那儿”“泥浆抹厚些,这样才能防漏”,负责查漏补缺确保万无一失。

三位在院里颇有身份的调解员,此刻都卷起袖子,手上、衣服上沾着黑乎乎的泥水却毫不在意,专注地修补着小小破洞,看上去颇为负责认真。

修补工作顺利完成,屋顶破洞被旧油毡严严实实盖住,还用泥浆仔细封了边,再也不用担心漏雨。

刘奶奶拉着三人的手,激动得话语都不连贯了,眼框红红的,泪水在里面打转。

“这可怎么谢你们才好啊……你们真是大好人……我老婆子无儿无女,这辈子没享过啥福,全靠街坊邻居照顾……谢谢你们的大恩大德。”

易中海摆了摆手,脸上露出温和笑容,“您老快别这么说,安心住着便是。院里街坊邻居,本就该互相帮衬,这都是该做的,没什么大恩大德。您住着舒心,我们就放心了。”

历经公平分粮与主动修屋顶这两件事,院里居民再看易中海、刘海忠、阎埠贵三人时,眼神里多了层不同意味。

不再仅是对“管事的”表面尊重,更添了几分发自内心的信服。

“要说易师傅他们办事,真是没得说,公道正派半分不偏私,谁家啥情况都摸得清清楚楚,绝不会让人吃亏,也不让投机取巧的人占便宜。”

有人在洗衣台边洗衣服,一边搓衣服一边和旁边人说道,语气满是赞赏。

“可不是嘛,不光公道,还真心实意为院里人解决实在事,你瞧刘奶奶那屋顶,没人管这大冷天咋过?三位师傅二话不说就修好,多热心肠。”

旁边洗衣服的邻居立刻附和,连连点头赞同。

“刘师傅看着粗枝大叶像急性子,干活却实在得很,爬那么高脚架修屋顶也不怕危险,干活还麻利,抹泥浆、铺油毡样样不含糊,真是实在人。”

另一位路过的邻居凑过来搭话,对刘海忠赞不绝口。

“阎师傅平时算得精,爱计较些小帐,可正经事上一点不含糊,该用的地方绝不小气。修屋顶时油毡裁得多合适,一点边角料都没浪费,把有限材料用到极致,这也是本事。”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谈论着三位师傅的好。

寒风依旧在胡同里呼啸,卷起地上落叶雪沫,发出呜呜声响,天气依旧寒冷刺骨。

但95号院内,一种无声的信服与浓浓暖意,却在这冬日里悄然凝聚蔓延,如同煤炉中跳动的火苗,温暖着每个人的心房,让这个冬天似乎不再那么难熬。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